文言文阅读重在得法

时间:2022-06-24 05:48:36

【前言】文言文阅读重在得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 重读全文。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复核、验收的过程。 2. 想要有“据” 根据文言文阅读题题型的设计特点,阅读中对思考、分析、推断等思维能力的考查比较突出,因此在“想”字上多下功夫。 语段、题目设置和现有知识,是思考的三大依据。从最简单的...

文言文阅读重在得法

1. 读要有“序”

文言文阅读重在考查考生阅读能力,“读”自然成为应答试题时贯穿始终的重要步骤。因此,阅读一定要遵循读懂读完原文再做题的基本原则,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就是“磨刀”,是“砍柴”的基础。

“读”分三步走:

(1) 整体阅读全文。要求:①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②大概弄清“六W”,即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做的。在浏览中要特别划出某些“不起眼”的表示时间性、阶段性、官职变化、地点变化等的词语,因为它们往往是事与事或事情阶段间的标志。对其中的某些细节,要“不求甚解”,看懂七八成即可,切忌在个别词句上纠缠。

(2) 细读题目。这里的题目阅读包括题干和选项。要求:①落实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语境,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则,进行初选;②利用好实词解释题、信息筛选题、内容概括分析题以及翻译题,了解全文内容。由于所有与题目所问有关的字词句都会在文章中用点线标志出来,读文和读题还可以采取同步进行的方法,把文与题对照着看,边看边想,以减少解题选择时反复循环阅读的次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3) 重读全文。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复核、验收的过程。

2. 想要有“据”

根据文言文阅读题题型的设计特点,阅读中对思考、分析、推断等思维能力的考查比较突出,因此在“想”字上多下功夫。

语段、题目设置和现有知识,是思考的三大依据。从最简单的实词意义、虚词意义和用法以及文意的分析筛选判断,思考上要找到原文最为判断依据,即以自己现成的知识或阅读时的感受来与题目中的相关内容对号。脱离原文思考,不与原文对应,则是思考中的大忌。试题常常在这一点上设置陷阱或迷惑点,如2010年福建高考题第2题D项“挟三百金之富阳贾”中“贾”的意义理解为“商人”,如果不与原文对应,结合语境判断,则可能认为是正确的。

3. 析要讲“理”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语段,浅易的特点日趋明显,很容易使我们于不知不觉中以“意会”来代替分析辨理,结果一读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错。

以考查阅读能力为目的的阅读试题,与平时的诵读是有明显区别的,如果只满足于从意义上疏通文言文语句,那与高考的阅读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必须始终讲求“意会”和“理顺”的同步,坚持分析,不断求理。

分析要讲“理”是无处不在,从近几年文言文试题的设置来看,其“理”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推断:一是文中语境形成的关系之理;一是较为普遍的人之常情、事之常理。阅读试题所在的语段,文中的人与事之间,大都具有一种相互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前言搭后语的问题。这是文章的规律,也是分析求理求证的最终方向。

4. 做要讲“系”

阅读试题的语段及试题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其中“题”与“文”“题”与“题”之间又表现出多种相互联系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做题时,始终注意发现、关照、利用这种联系性。

在辨词析句的过程中,对那些语意朦胧之处,可以把它们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作联系分析,看结构,理成分,查搭配。语文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历来是一个大方向,文言文阅读试题在由课内到课外的联系上,自有独到之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直接选用了部分课本中的语句,更多设置了需要联系以往所学才能准确做出判断的试题。

牛刀小试

申屠嘉罚邓通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宴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日:“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史记》)

【注】 ① 蹶张:用脚踏强弓,使张开。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第往 只管

B.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 估计

C. 文帝尝宴饮通家 宴请

D. 君释之 释放

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严肃“朝廷之礼”的一项是( )

① 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②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③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④ 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⑤ 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屠嘉是一位从普通士兵逐步提拔上来的丞相,他为人廉洁正直,对皇帝的宠臣也一视同仁。

B. 申屠嘉认为邓通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斩首。

C. 邓通是皇帝的宠臣。皇帝不仅给他许多赏赐,还曾在他家举行宴会。

D. 文帝最后派使臣召回邓通,并感谢申屠嘉。说他只想戏弄一下邓通,让申屠嘉把邓通给放了。

4. 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

(2) 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

【参考答案】

1. C(设宴)

2. D(句①,写申屠嘉受朝廷的封赏;句②,写申屠嘉清廉不贪)

3. D(谢:致歉;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4. (1) 推荐原来追随过高皇帝的二千石级的官员。

(2) 申屠嘉写了一份文书召邓通到丞相府来。

上一篇: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浅说 下一篇:论天才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