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

时间:2022-06-24 05:39:08

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

基层干部直接面向群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其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应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解决服务方向偏离的问题,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会带来不同的工作作风、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有的干部之所以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空喊口号、不办实事;或者热衷于各种应酬,不深入基层和群众,没有把精力放到领导发展上,就是因为其政绩观出了问题,在为谁执政、为谁谋利、为谁服务上存在偏差。如果心中始终想着群众,就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如果掺杂私心、急功近利,就会热衷于摆花架子,搞短期行为。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

解决主观臆断、脱离实际的问题,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决策搞主观主义,凭经验、想当然,把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这样即使有好的动机,也会因脱离实际而造成损失;决策搞形式主义,唯上、唯书、不唯实,这样只会出台“花架子”决策,劳民伤财;决策搞,不讲民主,独断专行,这样就难免决策失误。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一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发现症结,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二是要立足实际,在吃透本地区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运作,须抓好行政主体的自身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首先,通过强化培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使之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行为的全过程,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到决策上考虑法律后果,管理中牢记依法办事,生活中严格遵纪守法。其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应大包大揽;凡是能够纳入法制轨道解决的矛盾和纠纷,都应通过法律途径来处理。再次,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使一切行政权力都处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在发挥好专门监督机关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凡是需要群众知晓、执行的决策,以及需要群众了解的行政执法程序,都要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再好的思路、再科学的决策,最终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因此,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评价干部,应是综合、辩证的,既看当前实绩,又看可持续发展能力;既看工作成果,又看群众满意度;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既看平时表现,又看关键时刻的作为;既看个人政绩,又看集体政绩。通过科学的评价,引导、培养、激励和约束干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其次,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干部工作重在管理。对勇于开拓、政绩突出的干部,应表彰重用;对平时较好、偶尔失误的干部,应批评教育;对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须加以惩戒;对不思进取、投机钻营的干部,须坚决查处。

上一篇:领导者当做“政策通”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须克服三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