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与方式

时间:2022-06-24 02:47:47

体育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与方式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学中师生双方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联系师生教与学活动的纽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启发。因此,一个成功的课堂是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但是要想使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式。一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科学性、规范性、生动形象性;二是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教育性、肯定性、安慰和鼓动性、提示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语言原则 方式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学中师生双方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联系师生教与学活动的纽带。一堂课中教学内容首先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来组织和讲解。要想上一节成功的体育课,教师需要用准确、形象、生动、简练、有条理的语言阐述教学内容。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清晰、精练、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逻辑混乱,语义不明,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就会使学生在接受信息时产生误解,从而使他们对教师的指令做出错误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跑步指令的时候,将“跑步——走”喊成“跑步——跑”。这样的口令就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迷惑,不知道教师要做什么,无法对口令进行准确反应,影响跑步的效果。

2.规范性原则。教师语言要清晰、准确,要用普通话,不要使用方言等,也不要过多掺杂口头语。要讲究规范,不规范的语言容易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教师在讲解时将“臀部”说成是“屁股”等等。规范的语言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3.生动形象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要创建一种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就是建立这种氛围的催化剂。教师准确、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像蜜一样粘住学生,激起学生的思想感情,才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前滚翻教学时用“团身如球形,低头快滚动”等。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体育运动技能。

二、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1.教育性语言。体育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身健体以外,也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挖掘其中蕴涵的育人材料,通过有效地组织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幽默生动的语言能够化解师生之间因为教育而带来的尴尬。如有的学生喜欢坐球休息。如果教师用批评性的语言有可能引起反作用。而我采取的是“曲线批评”方式,对他说:“你坐球不安全,小心坐球摔伤。”大家闻之一笑,坐球的学生自觉起来了,就这短短的两句话,起到了教育本人,提醒大家不允许坐球的目的。

2.肯定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或者成绩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准确,教师也应该用“不错,有进步,再来一遍”等肯定性语言进行强化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感觉。

3.安慰和鼓动性语言。如支撑跳跃教学中个别学生有恐惧感,想跳又不敢跳时,教师要采取鼓动性语言说“不要怕,我来保护,你一定能跳过去”,或让身材小、体育基础不好,但胆子大的学生在教师的保护帮助下成功地完成动作。这样不但增强了这位学生的自信心,而且给有心理恐惧感的同学做出了榜样,消除“怕”的思想,有了“我也试试”的念头。

4.提示性语言。在学生已学会某项技术动作,但在某一环节上还掌握得不好时,要用提示性语言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改进技术。如在急行跳远时,有个别学生起跳不果断,缺乏攻板意识,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在助跑结束时及时响亮地喊一声“跳”来提示,使其惊觉迅速有力地上板起跳。运用提示性语言要注意言简意赅,有概括性,用一两个字点出问题的实质,一点即通。

总之,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师需学会和掌握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和谐社会视阈下高职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思考 下一篇: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