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效率评价

时间:2022-06-24 02:27:36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效率评价

[摘要] 本文以经济人假设为分析基础,利用SCP分析方法、经济规模分析方法和交易成本分析方法,从多角度评价了我国现行农业产业组织的运行效率。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运行效率较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已成必然趋势。

[关键词] 农业 产业组织 效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逐步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成为农业领域内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经济近年出现了农业增长乏力、农民收入增加趋缓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的农村经济制度。本文试图从经济运行效率角度对我国现行农业产业组织进行评价和再认识,从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

一、农业产业组织分析的基本假设前提

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研究过程中,本文坚持经济人理性决策的假设前提,即认为产业组织中的每个经济主体及产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本身的每项经济决策都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目的。这个经济学假设尽管受到了一些学者在伦理方面的质疑,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实际情况的。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每个投资者都在为实现投资效用最大化而不断努力。投资效用最大化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利润最大化,因此农业投资者的理性决策目的即为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

在理性决策前提下,每个生产者都将努力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从产品的属性看,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其市场需求弹性很小,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扩大农产品销售量增加收益的可能性不大。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者要增加收益,要么增强自身市场势力,影响消费者行为,提高农产品需求弹性;要么选择扩大产品销售量以外的其它办法。

本文对经济组织效率的评价也将坚持理性原则,以经济组织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作用进行分析。在成本既定条件下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或者在收益既定条件下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经济组织,都是有效率的组织;反之,则是无效率的组织。

二、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评价――SCP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的内核是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 S)、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 C)、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 P)分析范式。该理论认为,就短期而言,市场结构是既定的,特定的市场结构决定相应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有进一步决定市场绩效的好坏。但从长期来说,三者都在变化且互为因果,市场行为的改变是市场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但有时市场绩效也直接促进市场行为或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从市场结构看,由于制度、技术和行业特点的制约,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处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经济组织。农户数目众多(2001年为2.44亿户),经营规模狭小(2001年户均耕地面积0.53公顷),生产集中度低,而农产品同质性强,需求弹性低,市场竞争激烈。农业领域便利的进入机制和高耸的退出壁垒使每个生产者都无法影响农产品价格,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

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决定了生产者行为,生产者只能以扩大销售量来增加收益。但农产品的特性与这种市场行为存在冲突,农业生产经营者扩大销售量很难增加收益。一旦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下跌就不可避免,生产者利益很难得到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一年丰收、三年减产”和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现象经常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无序竞争局面时有发生,农业资源浪费严重,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组织――农户的经营效益十分糟糕。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事实也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农业产业组织效率低下的结论。

三、从生产理论的评价――经济规模分析

生产理论认为,合理的经济规模可以有效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能够将经济活动的固定成本和其他公共成本在每件商品上摊消到最小化程度,广告、品牌等市场竞争策略的使用效果更好,技术优势也更容易发挥作用。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实践也证明,同一产业内较大规模生产通常拥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成本比小规模生产低得多。

经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由经济组织的规模体现,而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总是有边界的,因此经济规模绝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越合理越好。合理的经济规模从一定意义上说受到生产技术的制约,生产技术越先进,合理的经济规模相对来说也越大。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总体上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合理的农业经济规模小于发达国家是正常现象。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规模比发达国家小,但并不是合理的,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规模与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不相适应,引起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我国农业耕种劳动生产率为1.54公顷/人,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只用两个月时间便可完成其全年耕种工作。以2001年农业劳动力计算,户均耕地面积为2.05公顷才是相对有效率的经济规模,而实际户均耕地面积仅为0.53公顷,这使我国农业生产至少有2亿劳动力处于低效率使用状态,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以农林牧渔业产值计算,2001年全国每百元产值耗费71.16元工资成本,这比同期其它产业的成本高了许多倍。

市场竞争策略的效率也是经济规模效率的反映。采用广告、品牌等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可以提高生产者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竞争策略往往与合理的经济规模相联系,过小规模的生产是没有能力采用这些策略的。美国的新红星苹果和新奇士柑橘每年投入上千万美元广告费,向全世界宣传,产品也广销全球,这与其高效率的经济组织和合理的经济规模是密不可分。而我国农产品品牌注册少,广告宣传更少,主要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经济规模,生产者没有足够能力采取这些先进的市场竞争策略。

经济规模的效率还体现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上。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在世界上不算落后,但生产技术落后非常明显,而生产技术落后与农业产业组织效率低下紧密相关。农户是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组织,但其经济实力普遍较弱,缺乏自我研发能力,因此我国农业科研主要由政府资助。而政府资助的科研通常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少数应用研究与实际生产也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生产与科研的脱节不可避免。同时,大多数科研成果的转让、应用成本通常较高,农户没有足够经济实力将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农业经济组织规模过于狭小,过小的组织规模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也影响了农业组织自身的运行效率。

四、制度经济理论的评价――交易成本分析

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交易成本,它指一系列制度成本,或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起草和实施和约的成本、界定和实施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改变制度安排的成本等。交易成本最早由科斯提出,他认为企业通过契约安排和内部计划完成资源配置,大大减少了市场交易活动,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尤其是价格发现成本和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的差异最终导致企业代替市场,即降低交易成本的客观要求引起了企业的产生和存在。后来张五常进一步解释了科斯所说的企业,他认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以某种合约形式建立的经济组织。

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由2.44亿个农户和1961个国营农场(2001年数据)完成,其它类型农业经济组织非常少。分散而众多的农业经营组织使农产品市场交易活动数量庞大,每个农产品需求者都要了解众多生产者的产品信息,和众多生产者分别谈判、分别签约、分别付款,交易成本无疑会随着交易次数和交易合约的增加而增加。交易成本的上升必然减少每个生产单位的利润,从而降低了各个农业经济组织的运营效率。

五、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现行农业产业组织的运行效率逐渐降低,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现行农业产业组织运行效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并使组织规模扩大到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这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靳相木:“试论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着重于农业产业化实践的理论解释及比较分析”,《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第49-54页

[2]乔延清陶志峰刁化功:“农业产业化的微观经济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关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探讨”,《江苏经济探讨》,1999年第5期,第11-13页

[3]邓大才:“农村产业组织的变迁轨迹和主导模式的选择与创新”,《改革》,2000年第1期,第107-112页

[4]何立胜郜翔:“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第36-39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论休闲时代旅游景区盈利模式选择 下一篇:循环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