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供求 降低通胀预期

时间:2022-06-24 10:44:19

稳定粮食供求 降低通胀预期

在粮食供求关系稳定背景下的粮价上涨,说明货币泡沫对于粮食价格预期的影响日渐加剧。在国内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之前,国内粮食价格可能还有继续上涨的动力。粮食问题既有远虑,也有近忧。远虑表现为,我国粮食长期矛盾是粮食生产能力不足,被动满足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近忧是通胀预期,必须通过积极消除粮食供求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努力缓解粮食中长期的供求矛盾,才能有效地把粮食价格上涨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一、当前粮食价格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一)未来国内外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当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也构成涨价压力,未来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货币泡沫不消除,粮价预期难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已经进入敏感期,未来2年粮食价格将保持整体抬升的大趋势。

2007―2008年国际市场粮食危机刚刚过去不到2年,新的粮食危机威胁已经重新显现。2010年,俄罗斯严重干旱、巴基斯坦和泰国洪涝灾害,导致世界粮食供应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燃料乙醇工业继续保持刚性增长,重新加剧世界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程度。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继续推行定量宽松政策,国际粮食价格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继续提高。国际粮食价格在过去几个月内持续上涨,2010年10月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比7月份上涨了55.0%,芝加哥小麦价格上涨了50.9%,芝加哥大豆价格上涨了35.4%,泰国大米价格上涨了15.0%。专家认为,未来2年,国际粮食价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平台,低粮价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国际市场高粮价将成为常态。

(二)农产品连续遭遇游资炒作

2010年游资频繁炒作农产品,为粮食市场调控敲响了警钟。上半年“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持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价格大涨迫使国家出台政策打击囤积、调控价格。7月份夏粮收购开始之后,各种资金跃跃欲试,小麦收购价格在收购初期连续上涨,幸亏政府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稳定了小麦收购市场。8月份国内白糖和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市场,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携国际白糖和棉花价格大幅上涨之势,国内棉花白糖价格暴涨,10月份,白糖期货价格从每吨6000元上涨到7000元,棉花价格由每吨16000元上涨到28000元。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通胀预期,相对带动了粮食价格上涨,近期国内玉米、早籼稻、小麦等期货市场也遭遇游资炒作,价格大幅波动。

二、供需存在不稳因素,玉米稻谷最为突出

(一)玉米需求增长过快,工业开工率大幅提高

2009/10年度玉米供求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动,一方面是东北玉米大幅减产;另一方面是玉米需求增长过快。国内玉米价格较上年有较大的上涨,在国家大量投放玉米储备的情况下,2010年10月份东北玉米价格仍比去年同期高出15―16%。我国北方玉米开始大量上市,新玉米开秤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10月底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收购价格高于去年同期300―360元/吨,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高于去年同期280―300元/吨,涨幅接近20%。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旺盛玉米用粮需求和补库需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9/10年度国内养殖和饲料业均将呈恢复性增长,玉米饲用消费用量预计为9900万吨,较上年度增长600万吨,同比增长6.6%;2009/10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比去年增加670万吨左右达到4500万吨,同比增长17.5%,占当年玉米产量达到27.4%,预计2010/11年度国内玉米消费继续保持刚性增长。

加工用粮过快增长再次受到关注。我国玉米加工主要以淀粉、酒精、淀粉糖、柠檬酸、赖氨酸和味精等产品为主,国内玉米加工能力已经过剩,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玉米深加工能力6400―6600万吨左右。但从2007年始国家就已限制深加工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安徽、山东、吉林、陕西等省份加工量占本省产量比重分别达到80.4%、59.3%、51.7%和35.0%。目前国家已经重新明确加强玉米深加工项目审核,要求加工用粮稳定在2009年的水平。由于玉米加工效益仍然较高,市场需求仍然旺盛,预计加工用粮将继续惯性增长,限制用粮难度非常大。

(二)粳稻需求增长过快,籼稻生产增长缓慢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稻谷消费需求增长势头仍将持续,2009年,全国稻谷需求增长到1.85亿吨,稻谷产量提高到1.951亿吨,国内稻谷供求状况近年明显改善。2010年,尽管我国遭遇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稻谷产量仍然有望获得丰收,稻谷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不会过大变化。

稻谷市场面临两个主要结构性问题,一是籼稻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变化。2008和2009年南方籼稻连续两年的较大丰收,籼稻市场连续3年供求偏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2010年籼稻生产受到西南地区大旱、华南地区寒露风等重大灾害的影响,籼稻产量增长缓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2010年全国早籼稻产量预计为3132万吨,比上年减少204万吨,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天气状况和面积情况,2010年中晚籼稻产量勉强与上年持平。明年籼米商品量预计下降,“粳强籼弱”价格格局将有明显的改变,籼米价格有较大上涨空间。二是粳米消费增长过快,粳稻供给偏紧苗头显现。粳稻增产对稻谷产量提高贡献率最大。受国家鼓励东北粳稻外运政策的导向,最近3年东北粳米在销区销售数量逐年增加,鼓励粳米消费有利于扩大粳稻生产,但是过快增长导致产区库存下降,影响粳稻口粮安全。

三、改善粮食供求关系,降低粮食涨价压力

(一)扩大玉米生产,考虑推广转基因技术

饲料粮短缺是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玉米供应关系长期偏紧,玉米产量增长缓慢和玉米消费刚性增长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据测算,2000―2010年国内玉米需求以年均5.0%的较高速度增长,而同期玉米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4.8%。受玉米耕地面积增长有限、单产提高缓慢的影响,到2020年的未来10年期间,在未来2―3年内,即使我国放弃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全国玉米需求也将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玉米产量平均每年仅增长2.0%,将出现相当数量的玉米需要从国际市场调剂的被动局面。而目前美国等出口国耕地面积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美国继续加大燃料乙醇生产,燃料乙醇生产消费玉米量占到美国玉米产量34%,美国玉米增产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玉米满足我国进口需求。

如果我国无法从世界市场大量进口玉米,那么单产提高的压力将迫使我们考虑放弃非转基因玉米生产,在坚持非转基因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之间,高饲料粮自给率、保证粮食安全更加重要。目前美国转基因玉米单产水平高于同期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将近70―80%,这为我国提高玉米单产提供了一种选择和路径。当前育种专家对于转基因玉米品种能比非转基因品种单产提高多少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需要尽快进行试验论证。如果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确能提高玉米单产,可以优先考虑在我国的华北黄淮和南方地区逐步放开转基因玉米生产,以满足南方销区快速增长的饲料粮需求。

(二)控制加工用粮,控制粮食生产燃料乙醇

未来几年,我国必须有效控制工业用粮,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是近年来,居民对环保、卫生、健康等生活水平要求提高,淀粉、酒精等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加工用粮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需求的角度看,玉米加工可以调整的空间主要有,一是引导和转移部分加工产品的消费,比如味精、柠檬酸等产品。二是限制加工产品出口,立足国内需求搞好生产,根据估算,2008和2009年主要深加工产品出口数量直接折玉米原粮在400万吨左右,考虑出口带动等连带效应,加工产品出口全部取消对于节省粮食作用较大。三是降低使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数量。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数据,2009年我国粮食燃料乙醇产量为156.9万吨,估计要消耗470万吨粮食,其中大部分为玉米原料。但在粮食供应弹性继续缩小、粮食进口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如果继续坚持使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将导致原料供应不足。未来几年我国玉米供求形势偏紧,难以做到一边大量进口玉米,一边大量生产燃料乙醇替代汽油。

(三)优先发展粳稻生产,保障稻谷供应能力

稻谷供需长期紧平衡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出现明显的改变,从长期看,在无新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原有政策的刺激效应会逐渐减弱,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生产的约束将日益突出。我国稻谷面积在5年后很难恢复到3000万公顷以上,主要原因是,东部经济地区已经下降的籼稻面积已经不可逆转,南方产区籼稻种植效益不佳也难以恢复种植,东北粳稻面积增长也较为有限。

粳稻在满足城市商品大米中的地位逐年提高,扩大粳稻生产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该继续鼓励更多耕地由种植大豆和玉米转向种植稻谷。建议积极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粳稻产区的投入力度,优先发展粳稻生产,积极实施东北地区粳稻增产工程。南方籼稻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劳动力成本较高、规模种植程度较低以及种植效益较差,扩大籼稻生产付出的成本要高于粳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稻谷价格,继续扩大稻谷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逐渐提高对南方籼稻生产的支持力度,全力保障稻谷生产。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上一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及展望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源行业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