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例谈

时间:2022-06-24 05:34:37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例谈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政治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生活”成了各大模块醒目的关键词,如何促使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我们每一位政治老师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 学生 有效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对于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如果直接教授学生理解度更低,为此笔者拣选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设置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习得和情感态度的提升,本文拣选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生活化的情境导入

为了导入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笔者出具了生活中一个材料并通过一个疑问导入课题。展示生活材料:电力资源关系国计民生,2012年7月1日起,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在全国正式试行。提出质疑:为什么用电付费还要限制人们使用电资源呢?

通过真实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提炼出来的问题,一上来就扣动了学生的心弦,一下子就切入到正题,因为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所以合理配置资源十分必要。学生在其内心也很自然的生成想知道市场是如何调节的欲望,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不仅仅是要抓住从生活的视角导入,而且应该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原则,将生活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借此帮助学生树立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正确人生态度。

例如,在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上,笔者继续选择“阶梯电价制度”这一生活中的事件,提供材料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手段配置电资源的,在具体的问题思考中对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有深入的认识,感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具体的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交流阶梯电价制度的试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主得到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并生成问题:市场为什么能这样配置资源?进而引发进一步的交流,得到不管哪一种方式,价格、供求、竞争其实质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总结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通过调节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配置,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矛盾无处不在,那么市场调节也必然存在着局限性,笔者在该环节上没有给学生提供材料,而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哪些资源市场不能调节,哪些资源不能让市场调节,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的方式,学生能够自主感受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追加了一个问题:“市场能调节的经济领域有没有弊端呢?”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宁静下来了,课堂瓶颈产生了,笔者在此投出几个材料:

(1)工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二手手机销售商为了牟取利润,低价向市民收购旧手机,然后再交由技术人员换壳、抛光,以次充好,以翻新机的价格出售,坑害消费者。 这段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生产经营者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存在着不择手段的现象;

(2)2007年面市的苹果iPhone触摸屏手机上市赚了盆满钵满后,很多手机制造厂家竞相跟风制造触摸屏,而且屏幕越做越大,手机前面板上的物理按键越来越少,如今的手机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屏幕3.5英寸以上的触屏手机。这段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由于分散经营导致为了利益一哄而上,决策上存在着盲目性;

(3)目前市场上的3G手机品牌众多,但并非每一家公司都能像三星、苹果这两家公司一样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此次iPhone5在国内上市,有许多手机商家不得不纷纷降价搞促销。这段材料说明,价格变化到生产调整有时间差,导致了调节的滞后性。

借助对上述三段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市场调节并非完美,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问题也自然生成:“市场调节存在上述局限性,如何弥补?”学生很自然地就联系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接着笔者又引入了一则生活中的材料: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2012年又发生了“毒胶囊”、“地沟油”、“老皮鞋酸奶果冻”、“塑化剂”、“蜜饯风波”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为何一直未能解决,需要我们反思。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些现象有哪些危害,思考这些现象的成因有哪些,引导学生感知规范市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接着生成问题:就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你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引导学生站在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制定规则,切身感受到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三、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所在,从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来说,生活就是教学,而教学只有在生活的应用中才能显示效果。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基于这种思想,本节课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走进农贸市场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现象,记录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写成小论文。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具体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参与度很高,作业的过程是其应用政治理论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上一篇:“数形结合”创高效 下一篇:基于隐喻认知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