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时期的企业风险传导分类研究

时间:2022-06-24 12:25:08

基于不同时期的企业风险传导分类研究

[摘 要] 企业风险既存在资金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也存在环境风险、市场、政策等多种形态的风险。本文在区分可传导风险与非传导风险的基础上,依照风险传导在发生时间上的不同,提出了连续性风险传导、间歇性风险传导、时滞性风险传导、周期性风险传导、突发性风险传导的概念,分析了其各自的特征,进而引入了连续性和离散性概率分布类型,为企业风险传导的度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提高对风险传导一般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企业风险;风险传导;传导分类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05-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风险传导的机理研究”(批准号:70472027)

[作者简介] 叶厚元,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重组与并购、风险管理、应用统计学;

尚永伟,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0)

企业风险传导与时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不同的时期对企业风险及其风险传导事件进行观察、比较、度量、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出风险传导在不同时期具有5种不同类型传导即:(1)连续性风险传导;(2)间歇性(或间隔性)风险传导;(3)时滞性风险传导;(4)周期性风险传导;(5)突发性风险传导。认识这些风险传导类型有利于我们了解风险传导的变化规律。

一、连续性风险传导

连续型风险传导就是在一个时间区间上风险传导时时刻刻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过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风险传导的强度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并遵从连续性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为此,我们引入概率论中连续型变量的概率分布原理说明企业风险传导规律。若将连续型风险传导强度看作一个随机变量,那么随机变量的取值可以是某一时间区间或整个实数轴上的任一个值,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分布加以描述。

1.正态分布。许多社会经济现象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只要从足够的风险传导数量上观察,风险传导强度也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是:

则称X服从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记为X~N(μ,σ2)。其中μ是随机变量的均值(-∞< μ0)。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一条对称的钟形曲线,在概率统计中经常使用在此不加详述。很明显,对于服从N(μ,σ2)的随机变量X,其概率密度完全是由均值μ和标准差σ决定的。

2.t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随机变量Y服从自由度n的X2分布,且X与Y相互独立,则:称作自由度为n的t分布,记作t~t(n)。其分布密度函数图形特点:当自由度k=n-1

3.x2分布。设X1,X2,…,Xn是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而每个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则随机变量,则称X2服从自由度为n-1的X2分布,记作x2~x2(n-1)。 X2分布密度随n的取值不同而异,若对于给定的α(0< α< 1),存在 ,使 ,则称 为X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

4.F分布。设X和Y分别服从自由度为n1 、n2的X2分布,X与Y相互独立,则: ,则称为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n1,第二自度为n2的F分布或自由度为(n1,n2)的F分布,记为F(n1,n2)。 F分布的密度函数可以在统计学教材中找到,在此不予描述。F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与自由度n1,n2有关,如图2所示。

F分布密度曲线随n1,n2取值不同而不同,若对于给定α(0< α< 1),存在的正数Fα(n1,n2),使 ,则称:Fα(n1,n2)为F分布的上侧分位数,可查表得到。总之,区分这些分布函数类型,有利于将来对风险传导的深入研究。

二、间隔性风险传导

所谓间歇型风险传导也可以称为间歇性或者离散型风险传导,就是风险传导在时间上处于非连续或阵发性传导,在第一次传导和第二次乃至更多次传导之间存在着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可能呈现出某些规律性特征。

1.间隔性风险传导的概率分布。将间隔型随机变量的全部可取值及其相应的概率列出来,称为间隔型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设X为散型随机变量,其取值为:X1,X2,X3,…,Xn,相应概率为f(X1),f(X2),f(X3)…f(Xn)。将其列表就称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表。分布函数亦称累计分布函数,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来说,只要把它的概率分布逐个累加,就可以求出其分布函数。所以,只要知道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就能知道它落在任一区间(Xi ,Xj )上的概率,分布函数完整地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变化情况,间隔性风险传导常用的分布形式有以下几种。

2.二点分布。只取两个可能值在随机变量所服从的分布称为二点分布。其应用范围较广,如“企业风险是否传导”;“跨国并购能否成功”;“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经营决策成功与失败”等等。很多决策问题终究都可归结于这两种现象。二点分布的随机变量X的特征值:E(X)=P;D(X)=P(1-P)。

3.二项分布。二项分布计算公式为:P(X=x)=CxnPx(1-P)n-x ,(x=0,1,2,…,n,0< p< 1),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分别为:E(X)=npD(X)=npq。例如,若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中平均100次中有35次发生风险传导,现某企业打算跨国并购5次,问5次中可能有3次发生风险传导的概率。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其发生概率较小为0.00603。

4. 泊松(S.D. Poisson)分布。泊松分布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泊松提出来的,常用来描述在某一特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个数的分布。可以通过它来描述跨国并购风险传导的强度或密度指标。泊松分布的公式如下:P?邀x?妖= ( x= 0,1,2,…),其中,x表示并购事件在试验中发生风险传导的次数,λ为分为分布参数,表示随机事件在单位时间间隔或单位空间内平均发生的次数。泊松分布的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和方差分别为:E(X)=λ,D(X)=λ。

总之,无论是连续性风险传导还是间隔性风险传导,其风险传导类型在不同时间状态上都存在着传导强度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上述风险的时间传导概率模型和分布规律的认识和了解,利用公式计算出某一个时点发生传导次数的概率或某一个时间段风险传导的强弱或传导量的大小。

三、时滞性风险传导

时滞即时间延迟,在控制论中时滞是系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风险传导也存在着时滞现象。其表现为从风险源的发生到风险的传导并不是即时发生传导而是表现为在一个时间或N个时间后才进行传导的现象。控制论中,人们在对对象进行控制时需要一个时间差即从测量信息、传递信息、找出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到使系统恢复到预定状态,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这些时间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时滞。时滞对风险传导系统的控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风险产生到风险成长成熟、从风险成长成熟到风险传导、从风险的隐性传导到显性传导、从风险显性传导到风险累积造成危机爆发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时滞。

研究风险传导的时滞问题有利于我们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下面我们以货币政策的传导的时滞为例说明风险传导的时滞问题。

1.政策带来的风险传导时滞。以货币政策来加以说明,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实施到达到其预期效果所需要的时间过程。研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时滞性的成因、时滞长短对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以及货币政策事实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如果货币政策的时滞长度较短,且非常均匀,则货币政策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如果货币政策的时滞较长,并且不稳定,可预测程度差,则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在错误或不适当的时期内发生作用,甚至会使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如前一个阶段股票市场的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就存在着典型的政策时滞现象。

2.时滞的原因分析。从实践上看,引起时滞的原因有:(1)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不同;(2)不同的企业个人对政策反应的快慢存在差异;(3)行业企业存在差异;(4)企业家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5)不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差异,其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3.时滞的划分。时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多种划分:(1)从时滞的长短不同可以划分为: ①短期时滞;②中期时滞;③长期时滞。(2)从系统的角度不同可以划分为:①系统内部时滞;②系统外部时滞。

总之,风险传导时滞理论说明,要使控制有效,就必须采取一种面向未来的主动控制方法。就是当风险主管人员能够对于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觉察并及早采取措施时,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控制风险传导。

四、周期性风险传导

在不同时间上对企业生产经营乃至跨国并购导致的风险传导进行观察,若风险传导的数量呈明显的周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之为周期性风险传导。

1.周期规律。从长期的时间角度对企业风险传导进行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风险传导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认为风险传导的周期性与宏观产业周期特别是全球经济的周期、企业所在的行业周期、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是相互关联的。

2.周期规律案例研究。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快速回升,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这些资金基本上都流入了房地产业,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从1986年起,日本在短短5年间,地价上涨了2倍多。其中1987年,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的年上升率甚至超过了76%。另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3年间暴涨近2倍。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1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致使日本经济10多年来一蹶不振。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仅2000年,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破产企业总数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产公司,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纪录。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给金融业带来大量的呆坏账。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金融体系剧烈动荡。

3.波动的周期和频率。房地产容易引发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原因就是房地产产业链条较长,产业关联度较高,上游涵盖钢材、水泥、物流等行业,下游包括建筑、装饰装修、物业等行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容易引发大量投资。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金融业又属于捆绑型关系,地产金融风险会过分集中在商业银行体系。房地产具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兼有的特性,同时兼有投资和消费的功能,房地产商品的虚拟经济特性相对比较隐蔽。房地产经济风险传导的关键是要建立监测、防范和预警机制,要特别注意其周期的规律和危机前的征兆,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由于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地域环境、文化生活等情况不同,房地产波动周期和频率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如美国的房地产波动周期一般为20年;中国台湾地区5-6年为一个周期,其中4年左右为上升期。也有人认为中国房地产波动周期为10年。

五、突发性风险传导

诱发此类风险传导的原因是由极具威胁的偶然事件在小概率的基础上发生的风险传导,或者诸多普通事件在小概率基础上发生大面积共振造成极大危害的风险传导,导致此类风险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爆发或流行,极具威胁力和穿透力,有突发性的特征。从发生的频率和幅度上来说,一般是极其罕见或者未曾发生过的风险传导。这类风险传导事件还是比较多见的,如能源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出现的SARS风暴、无锡公共水污染危机等风险爆发均属于此类风险传导。加强对此类风险的监控,建立防止突发风险传导机制十分必要。目前有关突发风险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在此不加以详述。

参考文献:

[1]N.L.鲍尔斯,等.风险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Elaine M.Hall,Managing Risk Methods for Software Systems Developmen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阎雨.中国房地产临近周期低潮 2009年将是低谷临界点[N].中国房地产报,2006-01-2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基于演化博弈的心理契约分析 下一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及其进化的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