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模块教材插图系统教学功能的分类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3 09:44:56

人教版模块教材插图系统教学功能的分类比较研究

摘要:运用分类比较法,分析比较人教版化学模块教材各种类型插图的教学功能,并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插图系统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模块教材;插图系统;分类比较;教学功能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12-0038-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人教版新课标模块插图系统的分类

分类学认为:知识存在于比较分类之间,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笔者给化学教科书的插图进行如下分类:

当然,此分类是否科学尚待探索和研究,笔者将教材插图如此分类,完全是为了本文的需要。

2人教版新课标(2004版)与人教普高教材(2002版)插图系统分类比较及教学功能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版,下称普高教材)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字系统,较少关注插图的功能。相对以往的普高教材而言,人教版新课标模块教材中的插图系统有大幅度提高,图文比例接近1:1。因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与普高教材在知识的呈现序列上差异较大,且新课标教材知识点比较分散,要系统地比较两种教材的插图,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本文只列出了碳族元素相关插图的比较,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教材在插图系统上的差别。

比较两种化学教材插图系统的数据,不难发现以往化学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色彩单调,模糊不清,且多以黑白图或单色图为主,缺乏丰富的感彩和观赏性,有的插图已经过时。(2)真实图较少,多为手绘图或简图。(3)插图过于集中:普高教材中的插图主要集中在书前和书后,书前是一些色彩鲜艳的实景图片,书后是一些化学仪器和实验装置示意图,与教学内容不衔接,不利于学生启发观察。(4)探究图少,且较少利用插图的探究功能。(5)插图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教材将视野局限于本学科内容,而没有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插图在课程中的编排问题,缺乏与社会生活更多的关联,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给化学课程本身产生一种单调感。

3人教版新课标模块插图的分类比较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分析

新课标化学必修与选修模块的插图虽各有特点,

但在整体设计方面仍有不少相同之处。其具体统计与教学功能说明,见表3。

分析上表可知,新课标化学必修与选修各模块插图的特点非常明显,映证了各模块对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插图的教学选择教学策略指明了方向。

例如:“必修1,必修2”课程模块是面对全体高中生开设的,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围绕这一目标,必修模块总共选用了各类插图194幅(不包括表格),图文比例接近1:1,这么多色彩鲜艳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另外,新教材的装帖印刷上也很有风格,除了纸张质量大有提高之外,封面及插页都采用了双胶纸,使图片更加清晰、逼真,还采用彩色印刷,提高了教材的观赏性,对学生学习情趣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所有图片中实验图占49幅。彩色实物图93幅,约占总插图的1/2。

再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编排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如何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为了体现这一要求,该模块从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引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图片。生产与生活的图片约占该模块的1/2,如何利用这些图片揭示化学与实际生活、自然现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从社会活动,社会生产中获取知识,这是该模块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该模块插图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又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主要讨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较为抽象,要求较高。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该教材引入了大量的微观与原理模拟图,微观与原理模拟图占了该模块总图量的2/3,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

4图文结合方式的分类比较及其教学功能分析

图文结合方式指插图与文本系统的有机整合的方式。笔者把常见的结合的方式分为下面三类:文主图辅插图、以图代文插图;图文并重插图。

三种插图的教学功能分析:

相对以往的教材,新课标模块更注重图文的结合方式,不但数量多,而且图文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堆砌,每一幅图片都经过精心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1文主图辅插图

这种组织方式以文字为主,图像只对文字起到辅助作用。教材插图可以吸引学生对文字材料的注意,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插图所描绘的场景,可以刺激学生将插图表象与原有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4.2以图代文插图

这种组织方式,当教学内容难以或没有必要用语言描述时,图像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文字性材料,这种组合方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关注图表中的信息,培养读图的能力,如果实验内容用图表来描叙,更能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例如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P35页图2-12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如果用文字表述,冗长而又繁琐,用图片代替文字,既简单明了,又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

4.3图文并重插图

这种组织方式,插图和文字在文本中处于同样的地位,要求学生理解文字所提出的任务,分析并理解图片中蕴含的信息,方能完成任务。如人教版《化学1》P42的图3-9,图像为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图,文字并未对该图进行解说,并要求学生在另外给定的实验仪器与药品的前提下,设计一套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简单实验装置。这类插图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可考虑适当增加这类图像的比例。

5插图的呈现方式的分类比较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人教版新课标大量地引进彩色图,彩色图表约418幅,心理研究表明,视觉表征作为一种有效的提取线索,且采用彩色线条与图表作为线索时最有效[3]。图表以彩色形式呈现既能提高插图的真实感,还起到强调信息重点的作用。

另外,表中真实图的比重也显著提高,这相对于以往国内化学教材无疑是一大进步。一般地,愈接近真实生活的视觉教材,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学习[2]。还能将所学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教材重视多种形式插图并用,即同一学习目标借助多种不同形式的插图来实现。例如:人教版《物质的结构与性质》(P20-21页)在讲述电负性这概念时,先用卡通图1-22形象地描述,再用图1-23呈现出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并呈现出鲍林的肖像图及手稿(如图1-24,1-25),然后要求学生用坐标画IA族、VIIA族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并引导根据图像描述电负性的变化规律――较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分析归纳的能力。

6渗透STS教育功能插图的分类比较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分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充分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插图蕴藏的STS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关注自身、社会、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明确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7运用数据表格图分类比较分析

新课标教材运用表格进行知识比较和探究多达138个,相当于原教材相关内容的5倍。知识点表格,有利于学生通过表格表征对知识点(如物质性质)进行分类归纳复习,促进其进行有效类比编码和对比编码记忆。知识点表格具有表述简练,线条清晰等特点。它对于培养学生归类、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有益处。实验探究表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动机,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得到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8人教版新课标各模块趣味图分类比较分析

从表中趣味图的数据来看,编者注意了教材趣味性,但略显不足。笔者建议教材图像系统在编排时,可考虑适当增加这类图像的比例。

9化学教材图像系统在教学中的使用建议

人教版新课标中的图像系统潜在的教学功能是新教材重要特色之一,但并不是尽善尽美。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图像系统时可参考以下建议。

9.1正确处理图像系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新课标每幅图片都承载着相应的教学功能,但由于图像系统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均有各自的特点,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千差可别,造成学生观看图表的方式不尽相同,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读图方式,积极引导启发,力求图像系统功能达到最优化。

9.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本插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

教材中大多数插图是静态的,课堂中无法动态地呈现图片的真实情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让图片“动起来”,运用摄录像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搜寻互联网让图片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邓峰,钱扬义.化学模块(必修)教材图像系统的教学功能初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2]霍秉坤,黄显华.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3.

[3]Robertson,S.I.著,张奇等译.问题解决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202.

[4]Lewis,A.B.Trainingstudentstorepresentarithmeticwordproblem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9,81(4):521-52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橡皮筋与化学热力学 下一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化学双语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