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综述

时间:2022-06-23 08:24:39

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综述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直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才真正得到重视。本文从合作学习的涵义出发,探讨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课堂应用中的策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合作学习 新课程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40

1 合作学习的基本涵义

合作学习发源于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对于合作学习,世界各国的专家们有不同的观点,但综合起来,合作学习具备了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次,合作学习主体是学生及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第三,合作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第四,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和集体,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也注重个体的作用。第五,较传统学习方式而言,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本身的主体作用。

所以,合作学习是一类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导向,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有序地将学生凝聚到一起,注重个体在群体的作用,也注重合作,让学生有归属感,并对小组有较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小组成员间不仅学习上互相帮助,个性上也可以得到磨合和互补,彼此间形成互助、信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2 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的意义

2.1 帮助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

学生进入大学,面对新环境,有一定的时间需要适应,更需要归属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首先可以把学生通过强弱搭配,组合到一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内容的不同,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取长补短,互相探讨,发挥彼此的优势,以强带弱,小组活动得以有序进行,避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对小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整个课堂热烈而不混乱。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所具备的重大优势。

2.2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

以往的教学活动,基本属于老师在讲台上讲解陈述,提问也仅限于师生对话,更是教师和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对于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的同学而言,课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抛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行组织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小组总结。这不仅让学困生可以得到学习上的支持,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的气氛。

2.3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组教学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学会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教师的满堂讲解,让很多学生没有及时去思考所学,也把一部分学困生排除在外,让他们对教师的情感也逐渐缺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之间可以自由讨论,增进友谊,教师也可以走入课堂,走到同学们中间,对他们的小组提供帮助和适时的鼓励。这是小组合作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

3 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

3.1 学习小组的成立

要真正进行合作学习,我们就必须成立小组,因为只有在小组的平台下,合作才能得以开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以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为原则,4~6名同学成立一个小组。其中,小组中有1~2名学习较好的同学来进行引导和帮助,也有1~2名学习相对较弱的同学,以保证可以达到以强带弱的目的,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提升。

3.2 小组活动的开展

小组活动成立后,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组织,真正实现小组学习的意义。作为英语老师,笔者会针对每个单元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从词性的转换、词语的解释、段落的归纳、文化的理解到整篇文章的讨论和讲述,都以任务的形式,让所有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获得自己的进步。

3.3 合作效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坐在一起学习,它更侧重的是,小组成员通过教师科学地划分,能够充分发挥互助的作用。小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当以适当的形式来评价小组学习的效果,比如以小组表演或者小组学习报告的形式进行,真正记录一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因素和问题值得探讨。

4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

4.1 合作学习的策划者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课前不仅要备课本,更要备合作学习的活动。教师应当针对课文的难易性质、内容不同,及学生的基础特点,从易到难,设计出一系列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合作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得到有序的开展。教师就像是整个课堂合作学习的策划者,在他的带领下,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和讨论。

4.2 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设计好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活动后,按照小组的数量、特点,布置好任务和要求,设定好时间,每位同学的任务和角色、小组长的要求和注意的地方,都需要教师的细心组织,而不是放任小组活动的进行。教师应当组织好整个合作活动的开展,做到有序、有意义。

4.3 合作学习的调控者

合作学习不只是小组课堂活动的进行而已,教师还应做到对小组学习的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思维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习的知识局限性,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完全有悖于传统教学,结合传统教学的合理部分,合作教学会更有生命力。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必须冷静思考,合理运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谢智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孙鄂.浅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J].课堂内外,2010,(2).

[5]温永旗.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J].新课程,2010,(4).

上一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社区护理体会 下一篇: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