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06-23 02:16:09

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的思考

怎样切实加强对代表的监督,使选民更加了解代表是否称职?*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一些探索,不断完善代表履职监督程序和手段,但代表履职监督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一、*市建立市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的实践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市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接受监督的规定》,这是近几年*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代表履职监督机制的必然选择。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代表工作,不断提高代表的履职水平和履职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立了代表小组和代表履职档案,对代表执行职务提出具体内容,进行积分考核,每年底通报代表履职情况;开通代表热线,接受代表的咨询、询问,收集代表批评、建议、意见;制发了代表专用免费信封,代表可以用此信封向市人大常委会反应问题,提出建议意见;代表每年联系原选区至少2名以上代表和10名以上人民群众,并在原选区进行述职,接受评议;每年评选一次履职先进代表小组和先进代表,对履职先进代表,由常委会党组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并且依法推荐为下一届代表候选人;加强代表自身建设,对代表进行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建立代表进退机制,市二届人大已经有4名市人大代表因为履职问题被终止代表资格。1名代表因为违反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被罢免代表职务。1名代表因犯严重错误,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处分,而被原选举单位建议辞去了代表职务。1名代表因两次缺席人代会,原选举单位建议其辞去了代表职务。1名代表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履行代表职务主动辞去了代表职务。代表履职受监督,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这几年代表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选民对代表发挥的作用不够了解、不够满意,代表向选民传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不积极、不及时,有的代表对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少;走访选民了解情况少,对选民的真实意愿反映不准确,提出议案、批评、建议、意见少,质量不高;代表参加小组活动少,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不均衡,小组活动内容单一,与代表的岗位职责联系不紧密;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推动工作少,认识有偏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代表除参加一年一次的人代会外,少数代表,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一年下来几乎没参加过一次代表小组活动。还有的代表小组一年下来,没组织过一次代表活动。少数代表一届下来从来没提过意见和建议,每次开会讨论极少发言,只不过开大会时举举手,画个圈。这些情况说明,代表执行职务接受监督势在必行,重视和加强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是当前代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代表履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民依法监督意识不强。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很多选民认为选举不过是一种形式,组织上早就定了,选谁不选谁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愿参加选举。对选举不负责任,放松了代表的入口关,致使一部分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人进入了代表队伍。有的选民不知道《代表法》中还有选民监督代表的条款,认为只要选出代表就尽了自己的选举责任,至于代表能不能为民办事,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自己管不着。还有的选民尽管知道自己有监督代表的权利,但不知道如何监督,再加上监督本身需要一定的精力、时间,有的还会得罪人,监督结果也不能得到运用。一些干部代表不能摆正位置,与选民直接沟通很少,选民也监督。

(二)代表自觉接受监督不够。人大代表是选民选出来的,选出来之后,有的代表便认为自己与选民没有关系了,往往把自己的代表身份看成是组织安排的结果,是一种应得的待遇,自己的代表行为只是对组织负责,不对选民负责。有的代表认为反正自己的一票无足轻重,没有必要去征求选民对自己执行职务情况的有关意见。不去主动联系选民,接受监督。还有的代表虽然想到了征求选民意见,传达本级人大会议情况,但由于与选民的沟通渠道不畅,无法履行代表职务。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代表法》对代表接受选民监督的内容、程序、手段上未作明确规定,致使选民对代表的监督难以具体化,难以落实,对代表的监督,往往是由于代表违犯法律才启动罢免。而对没有触犯法律的代表,不管他道德品质低下、作风不正、政绩平平、甚至失职、渎职,也可以让他任期届满。“罢免”或“撤换”等手段由于程序不明,选民与选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反馈渠道不畅等原因几乎无法实现。同时,法律没有赋予人大常委会对代表的监督权力,缺少对代表监督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服务,长期以往,便形成了选民不监督代表,代表不接受选民监督的状态。

三、建立和完善选民对代表履职监督机制的建议

《代表法》第四条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第五条“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第二十五条“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回答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还有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资格终止等。这些都是代表必须遵守和接受监督的法律条款。代表是受选民之托,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应该知道代表执行职务的情况。受人之托理所当然地应向受托人汇报工作,接受监督。

一是人大常委会要积极引导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加强对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的宣传,消除选民与代表仅仅是选举与被选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代表与选民是代表与被代表、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认识,并建立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双方的利益和意志能得到共同体现,从而增强其权力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选民监督代表的精心组织、认真指导、热情服务。

二是建立代表工作制度,做到对代表履职监督有章可循。

(1)联系选民制度。量化代表联系选民数量,反映选民建议意见,协助选民解决有关问题。原选举单位和选民可以向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提出对代表的质询案,要求代表限期作答。

(2)述职评议制度。代表定期向原选举单位和选民汇报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听取意见,接受评议。

(3)公开公示制度。代表的联系方式和执行职务的活动应通过一定途径公开,增强监督的透明度。

(4)代表资格终止和罢免撤换制度。除《代表法》规定的资格终止条款外,还可通过人代会就代表在执行职务的其它方面作出有约束力的规定,对代表履职情况做出定量的规定,对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劝辞、罢免。

(5)代表激励制度。可以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可以每年评选一次履职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认真记录代表参加会议、视察、联系选民、接访选民的情况,对代表履职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适时通报;对履职特别优秀的代表可以由常委会党组向有关部门推荐。

(6)代表评价制度。及时总结代表工作情况,对那些认真执行代表职务的,可以推荐为下一届代表候选人,对那些履职不积极的,不再推荐为代表候选人。

三是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和履职质量。加强宪法赋予选民权利的宣传,提高其监督的自觉性和监督能力。有计划地对代表进行培训,提高代表参政议政能力。搭建代表履职平台,邀请代表参加本级或下级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会议和活动,给代表寄送相关资料和文件,让代表了解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决策、工作程序、工作效果。改进常委会为代表履职服务方式,应由代表审议的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要提前送达,探索多种审议方式,充分表达代表意见,建立为代表服务的法律咨询机构。

上一篇:安监局安全执法发展方案 下一篇:红景天根腐病防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