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优良的习惯

时间:2022-06-23 06:56:57

让阅读成为一种优良的习惯

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阅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那么就先让教师变成一本丰富的书,值得学生去读。当然,阅读不只是针对语文教师而言,其他学科也理应如此。一位优秀的老师,他的阅读应该是一种习惯,他应该既读圣贤之书,又要与时俱进,既关注课本,又要关注学校事,关注国事、天下事。只有老师爱阅读,才能和学生一起徜徉在“悦读”之中。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强,所以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这时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习中多用故事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孩子,孩子爱听故事,而老师就要引导孩子多读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书中有无穷无尽的丰富的画面。小学课文,篇篇故事都很生动,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拓展相关的课外阅读,以满足学生更充分的阅读。

2.课堂多创设阅读时机,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堂语文课会因为有了精彩的阅读而变成一道美味佳肴,每位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的美。课堂上多创设阅读的时机,不断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更会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生命桥》时,可设计问题:面对狩猎者的追击,此时的羚羊群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寻找这一奇迹。

3.赏识学生每一次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必然会产生个性化的感受,教师应当让学生把这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倾吐而出,并且要以赏识的眼光去重视这种心灵的感受,也可以把教师自己的体验和孩子的体验进行碰撞,让学生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愉悦感。如,我带领学生交流“你喜欢《草房子》中的桑桑吗?喜欢他的什么?”这一问题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我特喜欢桑桑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棉袄逞威风的那个画面,因为我就那样犯过傻,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傻事,感觉像在写我一样……”我听后立即赞赏:“你能从作家的文章里读到自己的影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真了不起!”听到我的赞赏,他的眼神里满是欣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阅读方法,重视阅读体验

如果是兴趣所致,那么孩子的阅读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对于一部作品,或者一篇文章,如果是一读而过,充其量也只是浅阅读,并不能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可以告诉学生,拿来一篇作品,先问问自己,我想从作品中了解什么?有几个问题要问?等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再来思考我想知道的问题现在都了解了吗?而我又从中得到了哪些我预料之外的收获,当我再次读同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又有哪些新的收获,把这些都做简要的记录,写下来,时间长了,对作品阅读的能力就提高了。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

2.通过活动促进阅读

(1)读书交流会。每周用一节课来交流读书的体验,老师相机点拨阅读技巧。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对话,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体验,何况充满幻想、天真幼稚的孩子呢,如果让这群孩子把思维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彼此交流,分享感受,阅读不就像一场场盛宴吗?

(2)读书小报。每月一次读书小报评比,教师既可以观察到学生近期所读作品,又可以留意他们的阅读感受,并且能让孩子在小报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此外,还可以开展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以口头表达为主的活动,让孩子把阅读变成表达,真正地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为“悦读”而阅读。

(3)读书与小练笔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那种心灵的体验,那种怦然心动的感受,会带来一时的愉悦,但是也会飘然而逝,不妨鼓励学生写成小随笔,不求长短,三言两语也可,既可以为感受留下记忆,又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在以后再读同篇作品时梳理不同的感受,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从写作方面来说,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生活中不能没有阅读。阅读应该先成为老师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它才会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小学应该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最重要的阶段,阅读也应该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优秀习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小学)

上一篇:让音乐在语文课上响起 下一篇:让赞扬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