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文化艺术瑰宝

时间:2022-06-23 06:33:18

浅析陕西文化艺术瑰宝

一、老腔的历史和起源:

老腔孕育于陕西华阴三河口地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音乐-专家考证,老腔的源头远自西汉。华阴县地处黄河、渭河和洛河三条河流的交汇地带,西汉王朝在这里首开通往长安的漕运通道,村子背后即是西汉王府的一个超大粮仓遗址。船夫和码头劳工的号子与帮声,逐渐演化出一种拉坡腔,推想当属老腔最早的源头。陕西老腔以皮影为依托,有着独特的声腔体系,它融表演、音乐、诗歌、技艺、美术于一体,因而,又称为老腔皮影艺术,当地老百姓俗称为老腔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之一。

陕西老腔戏剧艺术起源于华阴县卫峪乡双泉村,与险峻的西岳华山遥遥相对,在《前汉书》、《华阴县志》等史料、碑文中详细记载了此地的特殊地理位置。据村中耸立的碑文记载:“京师仓又名华仓,京师庾仓,遗址一面依山,三面临崖,地势高敞,形势险要,是一座易守难攻的仓城。”险要的华仓中储存着供应京师无以数记的粮食,繁忙的水运、陆路穿行而过。可以想见,守粮将士和漕河船夫、拽船纤夫在劳动中为了缓解劳作的疲乏,满足自我情感的抒发,在继承前代秦调西音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下,形成了赋含秦风秦韵、慷慨激昂、雄壮强悍的老腔艺术。老腔戏剧艺术承续西音秦调的基本结构,保留了艺术源发时期的自然形态,在戏剧唱腔、曲式结构、音乐伴奏乐器使用等诸多方面尽显古文化之遗风。

老腔起源有三说:一是“拽船说”。老腔的发源地――关中华阴双泉村地理位置独特,南倚西岳华山,北临渭河,西通长安,东接黄、渭、洛三河交汇处,村南是“西汉京师粮仓遗址”。昔日航运繁忙,船工云集,拽船号声此起彼伏、响喝行云。故有人推想:船工抑或当地人lZl~2拽船号子为基础,吸收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一人主唱,众人帮腔、多人合作的说唱艺术,其说唱形式颇似拽船时一人高吼号子、众纤夫齐声应喝一般。二是“兵营说”。双泉村的村址就是西汉的京师粮仓。想当年,戍守粮仓的士卒们为消磨长期单调的军旅生活,便在自娱自乐中逐渐形成了“老腔”加“皮影娃娃”的演唱形式,后来流传到了民间,便形成了这一地方剧种。三是“孟儿说”的说书艺人,沿途乞讨,逃难路经华阴双泉村,被张家祖先收留,“孟儿”为报恩,将自己的说唱技艺传给张家人,后又融入皮影,发展成老腔皮影。因“孟儿”来自湖北的老河口,故称该声腔为“老腔”

二、老腔的表演形式及分工:

传统的老腔是和皮影相结合的,只要6个人就可演唱一出让人荡气回肠的戏来。一出戏由一人主唱,生末净旦丑全担,其他5人帮腔。主唱怀抱月琴,边弹边唱,还要打板打锣和敲鼓。另一人表演皮影。其他人分别负责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和木块击板等。近10种乐器由5个人承担,每个人身边都是几件家什,放下这个便拿起那个,搭档配合自然是十分默契。这些古老原始的乐器能演奏出铿锵而悠远的旋律,有力地烘托着老腔的唱腔。

三、老腔的唱腔

唱腔是区分剧种类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音乐结构有别、风格不同,才使得中国戏曲剧种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就老腔的唱腔音乐而言,可分为两种:一为唱腔;二为吟诵调。

(一)、唱腔

1、唱词

老腔常用的有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以一个上句和一个下旬作为基本结构形式。

(1)五字句

其词格划分为二、三结构形式。

如:《孙膑坐洞》中孙膑的唱词:

百灵泪不干,

开门叫孙琰。

骂声王道环,

横道要庆燕。

(2)七字句

其词格划分为二、二、三结构形式。

如《张飞赔情》中关羽的唱词:

(再)休提桃园恩情重,

二人结盟定生死。

大破黄巾威名重,

(我)巡守小小下沛城。

(3)十字句

其词格划分为三、三、四结构形式。

如:《逼宫》中陈洪逼宫选场,王春成唱词:

宫门上遇贼党吓掉魂胆,

用诈言吓得他不敢近前。

怕只怕狗奸贼萧墙火焰,

学一个吴子胥夜过韶关。

2、音阶

老腔的唱腔音乐尽管在旋律色彩上有欢音、苦音之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多用苦音,很少用欢音。老腔所使用的月琴是艺人们自制成的,月琴为三根弦、子弦、中弦(两弦全扎在同一个轴上),定弦为d0,老弦为sol,在演奏中全都凭艺人手上的工夫而定,即兴因素很大。音阶上下行或音乐曲调在进行中,由于音的倾向性的不同,音阶中mi常常呈上下游离状态。大致来说,当是上行音阶时,mi多为微升;下行音阶时,mi多为微降,但在具体情况下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在表现苦音时,si多为微降,fa为本位音,而mi则在上下游离或消失;而在表欢音时,fa多为微升,mi则是原位音。它所采用的调式大多都是徵调式。

3、定调及演唱方式

老腔的定调比较自由,往往视演唱者的嗓音条件而定。一般开始时为bB调,随着剧情的发展,情绪的高涨,调也随之提高,最终升为D调。其唱腔的音域一般十五度(b――b2)左右。老腔大多都用宽阔的本嗓来演唱,声音雄壮、激昂、韵味浓厚。多由一人演唱多个角色,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一般来说,大部分演唱者只能演唱一两种角色。正是由于其演唱的方式决定它不管是表演旦角、小生还是须生,在唱腔上的分别并不是很大,这就需要依靠唱词或是皮影的表演,来分清唱腔所对应的角色。

4、板式

陕西是梆子腔系的主要流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剧种,有的受梆子腔的影响,有的则是梆子腔系的不同剧种,对于老腔来说也不例外,其音乐结构形式为板式变化体。基本板式有:

(1)慢板。慢板只有苦音中有,为老腔的核心板式,多为旦角、生角所用,唱词多为十字句,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与其他板式套用。速度较慢,情绪平稳,擅长抒情,多表现悲哀和凄苦的叙事内容,其板眼关系并不像秦腔慢板那么严格,在记谱上4/4,2/4均可,往往在本戏或折戏的开始或剧情发生重大转折之后演唱。

(2)流水板。流水板又称二流板,以二拍子为主(也有三拍子),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与其他板式连接使用。速度变化大、旋律伸缩性很强,节奏灵活、自由,表现力极为丰富,为老腔的主要板式之一,不同行当均可使用,其唱词多为七字句。流水板根据演唱角色的不同,分丑流水和花流水。丑流水为丑角所用,旋律跳动大、欢快活泼、诙谐幽默,欢音色彩非常鲜明;花流水为旦角所用,节奏灵活、速度适中,旋律细腻柔和,优美动听。因演唱速度和句子连接的方式不同,流水又可分紧流水(速度很快,唱腔上由两个腔节组成,中间加有坠子,第二腔节和下旬连续演唱)和拥句流水(将四句、六句或更多的句子首尾相连,拥在一块一气呵成)。

(3)哭板。哭板即哭诉时的唱腔板式,声调高昂、情绪激愤,有哭喊、哭诉之感,接在[慢板]之后或[流水板]前后,多为中速或快速,旋律起伏跌宕,有时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哭板还常用一句突发性的喊唱作为叫板,使情绪急剧激化而进入高潮。

(4)飞板。飞板即速度飞快的板式,比[流水]、[哭板]速度要快,情绪紧张激烈,豪迈奔放,多用于高潮之处,戏剧性极强。飞板演唱常用惊木、呐喊助威。

(5)走场子和花战。走场子和花战二者的速度、结构基本相同,速度都很快,均用于叫马、交战之中,旋律粗犷豪放,第二句多为散板节奏。所不同的是,走场子多用于二人战场见面时所用,而花战则多用于二人打斗过程中,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起板曲,唱腔的第二句落音不同,走场子落于sol,花战落于do。

(6)滚板。滚板是一种速度和节奏自由的散板,有苦无欢,旋律起伏较大,多表现悲痛凄楚的情感。由于唱词结构的不同,又有滚板与滚白之分,两者都可独立成段。落板时采用[落板曲]落板,或直接落板。

(7)拉板。拉板并非一种板式,而是一种特殊的腔调或者说它是一种别致的演唱形式。常常接在[流水板]、[飞板]之后的一种一领众和的形式,多用在剧情的高潮之处,造成雄伟悲壮的气势。这是老腔所独有的特点。

(8)科子板。科子板是一种以干鼓、梆子、铃铃合击节拍,以快板形式说念或说唱韵句的特殊形式,并非唱腔板式。节奏明快,语言风趣、诙谐,常用于闹剧中的丑角段子。它分为三种:一为说唱型(用字音相近的旋律,实为带韵,配以梆、板击拍);二为说念型(类似于快板);三为混合型(由说唱型和说念型相互转接交替)。

(二)、吟诵调

吟诵调在陕西的戏曲剧种中几乎均有,但唯有老腔的吟诵调别致、特殊,且用的范围也广。无论是上场诗、下场诗、插白及科子板中的带韵而富有强烈节奏的韵白,均属于吟诵调范畴。老腔的吟诵调特征是用当地语言来吟诵,拖长字声的调值,形成一种带韵随腔搭调的特殊形式,实为音乐化了的语言,语言化了的音乐。

老腔所具有的独特的唱腔艺术特征,为皮影表演增添了异彩的光辉。尤其是旋律中微降si与微升fa两个特殊音的出现及游离音mi的巧妙运用和处理,更加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无论是皮影戏中一人担任多种角色的演唱形式,还是一唱众合及[拉坡]中的一领众合的呐喊声等,都是构成老腔独特风格最为重要的因素。

四、老腔的发展空间

老腔曾经辉煌过,在明、清两代,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活跃在周边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现在,华阴老腔仍然代代相传,只是有些萧条,能表演老腔的演员屈指可数。其中最大的白毛老师已经将近八十岁高龄,年龄最小的都已经四十多岁,从过去到现在,后继者少之又少。如果这一状况继续持续下去,华阴老腔将会濒于消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第一,应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引导下打破封闭式的家族传承模式,吸收本地和外地热爱老腔艺术的戏曲爱好者和有天赋的年青人拜师学艺,培养新人。

第二,提高老腔艺人的经济待遇和演出补助,是他们生活无虑,能够更有激情的地投入到演出当中。

第三,加强其艺术指导工作,创作和构思符合时代特点的新作品,以丰富广大观众的需要和老腔艺术的发展需求。

老腔艺术文化历史悠久、韵味深远,是值得全国性的进行保护与关注的,其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也能展现出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文化风貌,是我国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勤奋智慧的成果。而当今社会,处于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冲击、新时代文化的迅速发展背景下,对于老腔艺术充分的保护、不断的创新及稳定的发展就成为热切保护我国的灿烂民族文化遗产工作的首要部分。希望通过本文,能得到其他学者对陕西老腔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对陕西老腔的研究作出贡献。

上一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奥巴马伊拉克撤军演讲 下一篇:《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