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艺术中的荒诞艺术

时间:2022-09-19 06:14:44

浅析现代艺术中的荒诞艺术

摘要 20世纪,美学界、艺术界出现了一批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现代艺术,遍及领域广泛,如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文学,超现实主义绘画,偶然音乐,新浪潮电影等等。这些反传统的现代艺术给古典艺术强大的冲击,激起了人们对于艺术更深更高的追求的思考。从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和达达派代表作品《L. H. O. O. Q.》分析理解和欣赏现代艺术中的荒诞之美。

关键字 传统 荒诞 现代艺术

19世纪末到20世初,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对艺术的看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学界、艺术界出现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思潮和流派,给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其中,以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最引人注目。所谓西方现代荒诞派,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荒诞更明显的流淌在许许多多的现代艺术中,从荒诞派戏剧的经典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小说的经典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荒诞派艺术的代表达达派艺术代表人物杜尚的作品《L. H. O. O. Q.》和设计作品小便池加以理解分析现代艺术中的荒诞之美。

贝克特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他的确把《等待戈多》的情节与动作减到了极低的限度,这出戏没有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1953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三百场,这样一出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人物形象塑造,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插曲的戏剧,何以具有如此艺术魅力呢?我想就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它演奏了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它使人们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灾难,人格的丧失,个性的毁灭,以及自身的无聊绝望,已经使生存和生命黯然失色,使存在不具备任何意义。

以《等待戈多》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反映生活的毫无意义,及存在的荒谬思想。剧中人物大多生活在死亡和疯狂的阴影里,他们受尽痛苦却得不到荣光,得不到智慧,他们都是典型的在等待的人――他们满怀希望耐心的等待,越是虔诚越是绝望,表明了希望本身的荒诞性,也是理性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这种普遍存在的危机和悲观情绪是西方荒诞文学产生的土壤。

其次,由达达派画家马塞尔·杜尚用铅笔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上创作的,在蒙娜丽莎那美丽的脸上画上小胡子和山羊须。他给此画命名为《L. H. O. O. Q》。L.H.O.O.Q是法语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读谐音,暗喻画面形象是、污浊的;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这种不可思议的做法让他宣泄了悲观主义的情绪表明自己反理性、反艺术、反传统的立场。《蒙娜丽莎》展现给我们的是美,是古典艺术的美,而《带胡子的蒙娜丽莎》让我们看不到美了,这种反传统艺术的特点恰好就是荒诞艺术的诞生,表现的是一种悲剧性色彩的带有情感的艺术作品,受战争的影响,达达派产生于混乱,又致力于创造混乱。在破坏一切的同时,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打破现成品与艺术品、创造者与欣赏者、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1917年,杜尚在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上展出一个小便器实物,称之为《泉》,当时杜尚的同道瓦尔特-阿伦斯伯为这个《泉》作了一个辩护,认为杜尚是让人注意小便器的光洁透白的美,他说:“一种可爱的形式已经被呈现出来,摆脱了它的功能目的,很显然,人类做出了审美贡献。”自此,便有木头、垃圾等进入了展览馆。数年前,我看过这样一篇报道,说西班牙一艺术家在交流会上,当众将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摔烂,然后将碎片胡乱贴在一平面上,就将其称为一件艺术作品。如从中国人的观点来说,这简直就是破坏,但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我只得叹一声——无奈。

而当杜尚的小便池出现得越来越多,也许人们会开始质疑为这样一件信手拈来的作品花费大价钱是否明智。不过在1967年他去世前一年,他倒是曾提及版本数量的问题,“如果一个现成品做了8个版本,那不算太多。50、100、200个才算多吧。”也许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自己给多少个小便池签了名,而是在当今大为兴盛的艺术市场,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在关注着这个当年他恶作剧般签下名的小便池。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克莱夫·贝尔(薛华/译).艺术[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法著.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张晶著.设计简史[M]. 重庆大学出版社.

[4]有胡子的蒙娜丽莎:美术流派[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别具一格“接地气” 借力打力“聚人气” 下一篇:浅析“90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