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23 06:30:24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在全面下降,尤其在耐力和心肺功能方面呈普遍的下降趋势。就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因素 对策

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的遗传性与后天的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人体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健康则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最终目标,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是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外显指标,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型总体趋势是由以前的细长型向适中型发展,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

(二)身体素质水平下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是跟上了,但是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却不见提高。从近几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19-22岁青年(处于学生阶段)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且女生下降趋势较男生快,农村青年男女下降幅度较城市男女下降幅度大。

(三)身体机能下降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还有使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从近几年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技能水平也呈现微幅下降趋势。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影响因素

(一)健身知识缺乏,健身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对体育健身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凭兴趣,缺乏科学的健身和运动保健知识。此外,当代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淡薄,影响其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二)就业的压力

现代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本专科学历的大学生就业、择业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就业压力愈加严峻,一部分寻求“理想”工作的大学生势必去追求更高的学历,考研和考博成为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业余时间他们基本上都拼搏于书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天长日久导致了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下降。

(三)迷恋于网络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不但使校内外网吧林立,而且互联网已进入到学生的寝室。它既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也给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游戏占去了他们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

(四)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够均衡

尽管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但是缺乏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意识。由于长期的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消化不良、体重上升,体脂过多,睡眠质量下降,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等不良后果。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学校体育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

长期以来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基本上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而不能自觉、主动地以促进健康为先导、增强体质为目标地去组织、安排每堂课、每学期,甚至每学段的体育教学。

(六)体育选项课科目偏少、场地不足

在选项课教学中,由于某些项目选择的学生人数过多,致使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均衡,学生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加之受场地限制,部分学生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可活动的项目过于单一,缺乏良好的体育健身条件。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过于单一,且趣味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健身要求。大学生缺乏健康知识,健身意识淡薄,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不能很好的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

(二)建议

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锻炼; 肥胖、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比例较高,应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和膳食营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加大体育基础经费投入,提高体育场馆条件,推进改革课外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体育俱乐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杨则宜.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3):397-399.

[2] 王晓红.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15):6-8.

[3] 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3(24):29-30.

上一篇:浅谈乳腺增生病自我调节的几点要素 下一篇:浅谈中小学羽毛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