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配送模式在城市电子商务末端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6-23 03:38:23

共同配送模式在城市电子商务末端的应用探析

摘 要:从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将共同配送模式的理念应用在电子商务末端。然后分析共同配送模式在末端的运作方式,并提出其实际应用模式,即多企业共用末端配送站。将建立多企业共用末端配送站与各企业自营末端配送进行在内外部效益上的比较,彰显前者的实践空间,并指出其发展前景与困难。

关键词:末端共同配送;物流联盟;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731.3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从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将共同配送模式的理念应用在电子商务末端。然后分析共同配送模式在末端的运作方式,并提出其实际应用模式,即多企业共用末端配送站。将建立多企业共用末端配送站与各企业自营末端配送进行在内外部效益上的比较,彰显前者的实践空间,并指出其发展前景与困难。

关键词:末端共同配送;物流联盟;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731.3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带动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快递行业的“井喷式”发展最为明显。与此同时,基于电子商务的商品配送逐渐呈现出“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目前就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尤其是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上,一直无法满足广大消费人群的需求。其中还存在订单分散、规模小;顾客提货时拣选困难;客户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配送时效性整体较差等问题。

网上交易商品的末端配送,是完成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1]。实践证明,传统的配送模式(如点对点配送、自营配送等)并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此,今后必将产生创新型的配送模式,来解决以上问题。

1 文献综述

实现末端配送上的资源整合,是解决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后的配送体系是在物流联盟的基础上发展的。石晓烽、王述英[2]在《构建物流联盟基础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中指出,成熟的物流联盟可提供专业的物流配送,强化了物流的结构性和消费者服务网络。也就是说,资源整合必会带来新的物流组织网络。鞠颂东、徐杰[3]认为,物流组织网络中,信息和资源充分共享,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就是物流组织网络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形态。

共同配送模式充分体现了资源整合、网络优化的思想。共同配送模式最早出现于日本,现今已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如,日本福冈市滕井区的共同配送系统、德国不来梅市的共同配送体系、摩纳哥的共同配送系统等[4]。按照日本资料中的定义,共同配送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城市里,为了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套运输系统的配送”。我国学术界对共同配送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文晓巍、范李平、何公定教授[5]认为,共同配送是多个物流公司的合作,他们是在物流配送中心的统一调度下,联合在一起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用户进行配送,以求实现配送规模经济和运输的资源共享。而何景华[6]、魏彩慧[7]则将该模式的重点放在为不同的销售商、销售产品进行服务上。前者认为共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后者则将共同配送定义为为了提高车辆装载率、降低各连锁店铺的进货成本,将各店铺所需的商品统一进货,统筹安排,快速高效地对多店铺进行配送。图1为共同配送模式的运作形式,直观地反应了该理论的应用方式。

2 共同配送模式在电子商务末端的应用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应当推行配送末端上的共同配送模式,在“最后一公里”形成物流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物流组织网络,来改进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

2.1 共同配送模式在末端的运作方式

共同配送模式在末端的基本运作方式为: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心区域建立末端共同配送的站点,服务范围为周围的社区居民或各类机构,末端共同配送站由单独的第三方公司或快递企业联盟运营;而除末端配送外的上游服务仍然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或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完成,末端共同配送站则面向顾客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该配送站负责将从上游取得的快递进行集中、分拣、临时存放,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自提或送货上门的服务。对有特殊要求的客户可进行增值服务。该模式的实质为物流企业联盟,通过资源共享、物流协作,实现货物周转效率和服务满意度的最大化。

2.2 共同配送在末端的实际应用

就大中型城市而言,可以在人口密度较大、快递交易较集中的区域选择中心点,或依附于现有的社会资源,建立末端共同配送站。例如社区门房收发室、校园自提点、商圈内便利店、地铁公交枢纽口等等。末端配送站主要承担以CtoC、BtoC电子商务和快递为基础的区域物流,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性,尝试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例如早餐的配送、网上购买生鲜食品的配送等等。此站点为多个企业共用的站点,经营主体可有以下几种:(1)多个企业合作建设;(2)由某一大型企业建设,其他小型企业加盟;(3)由独立于原快递或电商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

2.3 应用前后的物流网络结构比较

北京市现有的物流网络共有三级节点,如图2所示,由各企业的一级仓库分别送往其二级节点,再送往末端,末端可自建配送站点,也可以直接送货上门。建立多企业共用的末端共同配送站后,使得物流网络结构在末端发生一定变化,如图3所示,在末端多企业共用该站点的基础上,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或自提服务。与图2比较可看出二者在末端网络存在一定差异。

3 共同配送模式在末端应用的分析

在电子商务配送体系中建立多企业共用的末端共同配送站是该模式的重要应用,本文把建立这种站点与各快递公司自营末端配送进行比较,得出二者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水平、组织管理四大方面的差异。

3.1 社会效益比较

目前各快递公司普遍采取自营的方式进行配送,造成马路上出现大量送货车辆、人口集中地区出现多个分散的小型取货点等现象。以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南门为例,据调研,每天上午九点左右,南门外马路边会停放有申通、中通、圆通、韵达、亚马逊、如风达等多家快递公司的配送三轮车,数千件商品直接堆放在地上,且持续一整天。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校、社区等多个自提点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城市拥堵。

实现多企业共用的站点则可以有效地改善上述现象。首先,资源整合后送货车辆在路上的无效运行将大幅减少,能发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降低大气污染的环保效益,同时还有利于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其次,彻底解决了送货车辆在街道周围滞留、摆摊造成的拥堵等问题,使得城市容貌、城市秩序得到改善。

3.2 经济效益比较

本文将经济效益方面的比较分为成本分析与收益分析两方面。

3.2.1 成本分析

从成本分类构成来看,快递行业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燃油成本、运力采购等)、仓储成本、订单与信息处理成本、折旧与摊销、维护和修理等组成。其中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是快递企业占比最高的成本,合计占比超过60%[5]。针对末端配送活动,我们分别对人力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以及订单与信息处理成本进行分析,来比较建立末端配送站与自营配送的成本。

人力成本上,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配送人员薪资上。以风达为例,风达对配送员的要求是日处理50件,如果一家末端共同配送站平均可以为如风达每日处理快件80件,即平均每个站点可以为如风达省去1.6个配送员。一个快递员的月基础工资是2 000元,一年不算提成和奖金就是24 000元,则多成立一家共同配送站就可以为如风达节省配送人员薪资38 400元/年。

运输成本上,这里主要就燃油成本进行比较。目前快递公司在城市的末端配送上普遍使用小型机动三轮车,就每日向某一居民楼送货而言,前者只需集中配送1~2次,后者则需由该楼住户订购多少家电商公司的货物决定,保守估计日配送次数在7~8次。若以末端平均里程为一公里记,日前柴油价格为8元/升,摩托三轮车百公里耗油2.5升(载货情况下),每辆机动三轮车日相差燃油成本为5×2×0.025×8=2(元),每年每辆则可相差720元。此项指标中,前者每年可节约大笔费用。

仓储成本上,主要以仓库租赁费用和库存管理费用为指标进行比较。仓库租赁费用方面,现阶段北京市内申通、京东都下设多个自提点,每个自提点约为10平方米。以北京市北下关附近高校街道边门市为例,每平米租金最低为5元/天,申通若在此建立自提点,则年租金为18 000元,加上水电费将会更高。也就是说,每多增加一个共用站点来替代自建自提点,能节省土地及房屋租赁费用18 000元/年以上。库存管理费用主要体现在货物周转率方面,由于前者在与顾客的时间对接上有较大弹性,能省去配送人员大量的等待时间以及无效的送货次数,从而提高了货物的周转速度。据调研,仅与四家快递公司合作的“城市100”北师大网点,日周转量就可达到400~500件。

订单与信息处理成本。由于建立末端配送站的前提是多家快递公司结为联盟,实现物流协作,所以前者需要与其上游提供的信息进行交接,进而整合、处理,其成本高出了单一化的订单处理成本,这里假定两种情况下的信息化水平相当。

3.2.2 收益分析

由于前者采用了物流联盟的方式,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利润分配问题,只有公平有效地进行分配,并实现规模效益,才可以实现联盟商的利益最大化。

3.3 服务水平比较

1988年PZB(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来特汉毛尔(Zeithaml)和白瑞(Berry))提出的SERVQUAL 量表,是一种可信赖的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结合物流末端配送服务现状,针对顾客收到取货信息、取货或送货上门、验货、回馈及可能的退货等一系列服务流程,在SERVQUAL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了末端配送服务水平评价的5个指标:规范性、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和便利性[4]。规范性表示顾客所接触到的实物与配送人员都有着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比如先进性的配送工具,合理规范的包装,着装整洁的配送人员等;可靠性是指快递公司履行承诺的能力,主要指能否实现对顾客的差异化需求的承诺;响应性表示在与顾客接触中配送人员的服务表现以及对顾客的关注和态度等,也包括在发生错误时对服务的补救,是否有完备的赔偿条款、投诉渠道等;安全性表示货物在整个过程中安全完整,不出现损坏、丢失、掉包等事件;便利性表示顾客可以方便准确地了解到货物配送信息,包括取货或送货上门的时间、取货地点等等。表2给出了两者在该指标下的比较。

3.4 组织管理比较

在组织管理方面,前者建立在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需要制订协议、形成契约,确立股权关系,形成合作管理运作体制等一系列工作。也就是说,建立末端共同配送站需要整个合作组织践行一套新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制度,较各自为营而言更为复杂。

4 结论与展望

总的来说,该模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该模式的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实施该模式需要各快递企业积极参与,而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总体协作意识不强,如何推动企业间变竞争为合作,让他们看到这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将成为一大难题。除此之外,如何提高末端共同配送站的抗风险能力、如何加快形成(下转第21页)

上一篇:新洲区畜牧业养殖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新医改形势下医药营销渠道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