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的认识

时间:2022-06-23 03:33:52

对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77-01

我校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成功的关键环节在于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是职业校校生存和发展根本保证。这个理念已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学校在建设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名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三个示范之一:创新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主流企业核心岗位,创新"学岗直通"培养模式,成为我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

如何化解校企合作角色认知误区,避免各说各话的"两张皮"现象,使校企双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如何形成校企合作双赢的体制和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学习参考中国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高地――宁波职业技术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校、金华职业技术学校觉得"创新体制机制、因材施教、创业教育"等这些只出现在我们字面上的词语在这三所职校中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得以诠释。针对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问题,我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以及生化系的一些做法和下一步打算。

1.名校特色

1.1宁波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创新董事会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制度、政校共建数字科技园产学研基地等,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现代高职教育宁波北仑模式"。午餐与应用化工系主任陈亚东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交换了各自的办学状况信息。

1.2杭州职业技术学校:陈加明进行详细的介绍,提出"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学生融入专业发展,教师融入学校发展"、"为了所有学生体面就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胜"五年七个亿、敲墙运动"。在实践探索中引入了"校企一体化"的理念,将原来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升级到"校企共同体"。它的特点是共同愿景、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学校和企业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领导管理机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学研一体,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紧密型校企一体化模式。先后与友嘉实业集团、新通国际、达利(中国)有限公司、金都房产集团等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达成了共建协议,成立了合作实体--友嘉机电学校、新通国际学校、达利女装学校和金都管理学校。

1.3金华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利益共同体的概念,"所谓利益共同体就是由相互认同、有意合作的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和职业校校,以双方合作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构成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责权明晰的合作体",金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振洪说。与企业联合创办了"皇冠学校"、 众泰汽车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浙中建筑装饰技术联盟、创业学校等。金华职业技术学校利益共同体构建,使培养人与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紧密契合在一起,实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联动,有效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应用转化脱节等"两张皮"现象。

2.关于校企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2.1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一步活步步活。高职校校的发展要与区域政府、社会的发展相一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合作企业的角度,想社会、企业所想的,做社会、企业想做的,成社会、企业之美,培养能与社会、企业需要无缝衔接的、不可替代的、并能不断提高发展技能与素质的人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实际合作过程中,诸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工作,都需要校企双方根据彼此的优势资源和利益诉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2.2校企共同体就是变"邻居"、"亲戚" 为"一家人"。以往的校企合作方式多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发生经费或项目的往来,这样的校企关系好比是邻居。校企合作要在深层次展开,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就要从'邻居'变成'亲戚'。只有当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校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带动职业教育市场调节模式的整体转型,双方在双赢、诚信、融通的基础上,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培养出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这样的关系才算"亲戚"关系。

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实质上都是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着"两家人"的事情。是校企双方基于各自利益就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在所谓"双赢"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这种基于各自眼前利益的合作是不稳定的。从"校企合作"到"校企共同体"并非文字上的差异,而是突破了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由"两家"的"合作"走向了"一家"的"一体",也就是企业和学校成了"一家人",共同培育一个"全新的生命体"。

2.3因地制宜,因企而异,大胆实践。政府和企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上,我与江浙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宜兴与其他地市也有差距。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找到企业对职业校校的关注点、兴奋点,逐步培养双方的共识加以放大,不求全面开花,但求点上突破。通过对宜兴当地及周边主流企业调研发现,当前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是对参与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作为用人单位,企业常认为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去实习常常会给他们的正常工作添乱,而没有认识到通过接收学生实习及对其培训可以为企业自身带来活力,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更没有把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人才的培养看作自己的责任,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企业只负责在用人时从学校招聘人才。二是对职业校校的关注度不够。宜兴的大中型企业在人才选聘上大都瞄准985、211,不远千里去名牌高校开招聘会,而对身边的高职校校视而不见。三是缺乏利益驱动。企业运作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需要支付实习生一部分工资,需要挑选师傅带徒学习。在这其中企业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投入不可能立即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作为学校也不可能给企业以补偿,看不到利益,企业自然没有多少热情参与校企合作。

上一篇: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下一篇:运用历史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