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8 04:06:35

运用历史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因此这两门学科在内容、教学和教法上都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要求中,强调考生要有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能力"。可见文史结合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教学是大趋势。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影响,否则教与学无从和谐相长。

关键词:历史知识;优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78-01

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因此这两门学科在内容、教学和教法上都有许多相通的地方。2013年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在语文部分明确指出,"在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要求中,强调考生要有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能力"。可见文史结合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教学是大趋势。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影响,否则教与学无从和谐相长。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用一些历史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首先,在我们在语文教学进行导入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故事法导入,即教师针对学生爱听奇闻异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课文时引用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从而使学生的思路开阔,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浓。例如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述诸葛亮的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能够在讲述课文内容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历史知识能够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例如在讲授课文《杨修之死》时,关于杨修的死,学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杨修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第二种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针对这两种意见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辩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引出了《三国演义》《三国志》以及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来分析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因此这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

再次,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历史知识还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解文章时遇到的困难。在中学课本当中,鲁迅的文章学生是最难以理解的,倒不是完全由于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有的文章通篇都是隐喻,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只凭借语文老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根本无法理解。例如他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作者鲁迅为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文化专制迫害而死的五位青年作家而做的,可以说,鲁迅的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要理解这些文章就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历史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受到熏陶。例如的诗词《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讲授时向同学们介绍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这一节的内容,是同学们对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所了解,那么学生不仅能记住长征中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等事件更能领略到红军的大无畏的精神,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总之,自古"文史不分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强调文史紧密结合,语文课中的历史因素,应该成为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源泉。语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历史佳品,积累历史素材,增强人文精神,必将会带来学科间知识的沟通、整合,对于学生思维灵性的开掘、人文情怀的养育和大语文观的形成必将大有裨益。这样学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与中考形势的变化要求。

上一篇:对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的认识 下一篇:小议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