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9-13 07:53:58

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成效,直接影响到育人的质量和学校的特色打造。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了一些课程建设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校长;课程领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05-2

中国教育正值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校长对课程领导力的指向应该是引领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校长对课程领导力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成效,直接影响到育人的质量和学校的特色打造。我校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作为一所江苏省“三星”级高中,提出“错位发展,超越自我”的办学理念,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学校实际,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就学生、教师、资源、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强化课程意识,着眼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意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因此校长必须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功能并使之最优化。以学生为本,清楚地认识课程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诉求,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程培养目标上,我们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的提高,不断超越自我,既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又着力于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贯穿于课程的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全员管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始终把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点来抓,逐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和学生平等对话,切实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创新,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采用“发展评价”“特长评价”等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从自身基础起步,树立信心,追求进步,多元、错位发展。

二、更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课程领导者要眼中有教师,能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明确课程目标,引发教师内在动机,明确学校课改的主攻方向和长远目标,确立的课程策略要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努力形成教师发展的共同体,构筑“善学习、能合作、敢创新、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践要求”的教师人才高地。

围绕课程目标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更新观念,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每学期进行教师课程理念学习和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引领教师敏锐地捕捉实施中的问题,引导教师共同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破解难题。同时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部门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课程研究和实施能力。重构和完善学校各项教育学管理制度,务实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夯实教研组建设,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引导教师互研、互听、互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专家引领,以点带面,促进不同层次教师不同程度的提升;加强校际教研科研交流,共同提高,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加强对课程的微观指导,引导教师更新课程观念,制定课程策略,如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指导学习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等,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新课程理念武装并落实于教学行为中。

三、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方案一大突破与创新之处在于实行的是三级管理课程,其中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整合课程资源、编制学校课程计划,这就要求课程领导不但要具有整合利用课程的能力,还要努力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生活化开发。

在课程实施中,重视三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工作:一是校内课程资源,如校史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音体美、技术专用教室等场所、专业和骨干教师、各类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博物馆、社区等社会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电子阅览室、探究室、校园电视台等。将以上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机利用。这些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在实践中逐步开发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各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课程更具校本特色,也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社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吴江经济发展特点》、《健美操》、《民歌》、《漫画》、《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问题》、《英语口语》、《物理计算能力提高》等,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把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整合,汇编成《学法指导与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学成效。

四、发挥课程优势,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课程建设必须体现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与追求,体现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注重实践的明确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国家课程计划,根据校情、资源和特色走向,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策略和校本课程,为打造学校特色服务。

作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吴江市AAA特色学校,我们不仅仅把视线停留在为高校多输送几个艺术专业的学生上,而是将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作为课题的研究目标。几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现已经形成了若干精品校本课程。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不断完善,凸显了学校艺术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成果日益彰显。同时学校始终坚持把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活动、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整合和相互联动,邀请高校的艺术专家来校专业指导,营造学校艺术教育的氛围,提升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现已初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龙头,注重学生个性教育、多元发展的学校办学特色。

在“错位发展、超越自我”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我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本着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发展为目标,积极优化课程改革的各项举措。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这直接决定学校课程建设的进程,影响着学生、教师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校长必须清楚于课程领导的意义,清醒于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清晰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努力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总之,在当今的教育发展态势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不仅是课程实施本身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应是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范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重庆出版社,2006.

[3]陈.校长课程领导力之我见[J].上海教育科研,2009(03).

上一篇: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河水来 下一篇:浅析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