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践

时间:2022-06-23 02:26:48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践

摘 要:在时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经常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对乏味使有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层面出发,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和途径,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才会显得注意力特别集中,才能全心全意地去投入学习,才能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而有所创造。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探索信息技术知识。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学不应强迫,不应作为一种艰难困苦要让学生去承受,而是要让整个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少、思维活不活跃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精神愉快,则记忆力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维活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逐步发育的阶段,心智不成熟,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否则,教师就难以与学生沟通,产生共鸣。“满堂灌”的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学堂,而变成了苦难场所。如果这样,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智能发展和潜能发挥。因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无疑是引导学生好学的一剂良药。以下是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趣味性的方法。

一、趣味性的情景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任务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恰当的趣味性例子进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来。例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管理文件资源》时,我把教学任务设计成营救懒羊羊,把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设计成营救方式。故事情节如下:这天懒羊羊独自外出,不幸遇到了出来觅食的灰太狼。灰太狼如获至宝,心想:“好不容易碰到单个的羊了,这下子你跑不掉了。”随后一个饿狼扑食,就把懒羊羊给捉住并带回了狼堡。喜羊羊得知懒羊羊被抓的消息后把羊羊们召集起来,一起研究如何救出懒羊羊。学生一听到这个故事,马上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即将要到来的学习过程充满期待。在这个例子中把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狼堡,这个文件夹中又有好多的文件夹,一些文件夹内有些动物和懒羊羊的图片,学生饶有兴趣地一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地寻找懒羊羊的图片,通过老师引导提示能不能有更快的方法可以找到懒羊羊,引申出了搜索文件的教学知识点,学生对这个可以快速找出懒羊羊的方法很喜欢,通过学习牢牢地记住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与搜索。在这个例子里,学生把学习当成了游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趣味性情境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令人感到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感到压抑,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呈现新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并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获取成功的体验。赏心悦目的电子课件对趣味性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运用视觉、听觉的结合,使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悟出了信息技术的奥妙与真谛。

例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生长的花儿》里关于元件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元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动画《元件大战》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欣赏,里面的元件战士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元件及其应用,也激发了他们对Flash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纷纷尝试着去制作自己的动画作品。又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二课知识点自动填充时,老师举例,已知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年属相为猪。你能推断出你的出生年份是公历哪一年?它对应的农历纪年是什么年?接下来老师利用广播教学软件演示让学生欣赏精美的课件关于农历年份的推演――由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搭配而成。同学通过课件学习很清楚地了解到,原来自己也能快速地推算出看起来很深奥的中国传统纪年。对于接下来作业的完成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得教学富有趣味,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通过比赛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比较爱争强好胜,比较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有争第一的渴望,即便在两个人的比赛中获胜也会感到激动和高兴,因此我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体现差异,也就是把一些信息素养较好的学生与能力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分成一组,免得有的组学生能力强,有的很弱,这样会造成竞争乏味,对于某些问题我将它设计成抢答方式,小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说明,时而对一些容易出错、不易理解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Excel电子表格处理时,是公式好用还是函数好用呢?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小组中一位学生综合小组资料代表小组回答,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函数输入比较快,但有些特定的计算用函数是没办法算出来的,这时候公式就体现了它的灵活性,通过诸如此类的辩论或讨论使问题得以澄清,这也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表现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当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错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不愉快,教师应恰当处理并及时鼓励,以让学生充分信任的情感角色帮助学生自我纠正,让他进一步思考,把可能会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掉,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

四、积极评价、幽默的语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相关研究表明,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较高。可以说,学生的成就感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教师的积极评价。因此,教师应当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与自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都会安排一个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时候,即便是一个不太理想的作品,也要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因为一个小小的肯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课堂用语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使课堂充满趣味的催化剂。课堂上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几分热情,课堂气氛就会更加轻松愉快,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和谐。例如,当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老师可以说今天的网速有点卡,让他缓冲一下,我们请另一位学生起来回答。借喻网络,避免学生的难堪。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又如,在讲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教师把它比喻成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我们一出生先学会说话(语言的产生),然后识字(文字的出现),接下来看书(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大一点我们打电话、用计算机网络。教师用形象比喻、风趣的语言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理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综上所述,学生最喜欢有趣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总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授课技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增强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性,努力探讨、挖掘课堂教学的多种呈现方式及其应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晓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梁君利,叶名贤.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9).

[3]吴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投入[J].才智,2011(17).

[4]杨志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2010(6).

作者简介:陈伟尚,男,1976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厦门市杏南中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实验改进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