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要“问”之有道

时间:2022-06-23 01:46:06

英语课堂要“问”之有道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技巧的发展。本文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以期打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2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始于对问题的惊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还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美国Gillian Brown教授说:“教师的提问如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然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都存在问题,诸如提问过于单一或过滥,缺乏启发性;问题设计关注个别,忽视全体,随意性大;问题梯度不明显,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目的不明、不切实际等。

小小的课堂提问蕴含着大大的学问,如何才能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五年来在教学和观课中所积累的实际案例,谈一谈课堂提问中的有效策略。

一、英语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多年来,笔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低效直至无效,甚至起反作用。

1. 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只围绕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忽视了这一矛盾的存在。提问所涉及的话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如学生对社会、科学与外国文化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学生的词汇量非常有限等),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感到茫然,这其中不一定是学生没有听懂所提问题,而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reducing water pollution?

2. 提问缺乏价值和意义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课堂提问既要关注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发展,又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这样的问题才称得上“有价值和有意义”。有些问题既不能引导学生思考,也不能服务于教学目标。如:(1)Do you like your English teacher? (2) What unit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 (3)What do you do? 虽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并没有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应有的迁移,强化其对已有知识的应用。

3. 提问功能错位

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较弱,难免在课堂上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为了维持教学秩序,有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来警告这类学生,或者作为惩罚他们的手段,甚至故意提高问题难度,让那些学生回答不出来,然后就此训斥学生。乍一看,这种提问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短时间能够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但频繁地使用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课堂提问应有的功能作用。由于这种提问是为这些学生“开小灶”设定的提问,其他同学根本不会参与思考,而是在旁边看热闹,失去了课堂提问的应有价值,导致提问的功能错位。

4. 对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当

当学生对问题把握不住方向,回答不准确的时候,教师用看似很普通的“No,no”予以否定,但这种信息反馈,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温和宽容的习惯,显得教师的态度有点粗暴,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提问的效用。

5. 提问缺乏对学情的充分考虑

学生的词汇量是有限的,而能用以回答解决问题的词汇则更加有限。如果回答需要的词汇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势必加大了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学生既要思考问题的内容,又要考虑所用的句型和词汇,这种双重要求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提问的目的来设定问题,如果是练习语言的运用能力,那么问题的设定就应当是有关学生熟悉的话题,明显超出学生水平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教学规律。如:What should we do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of our country?

二、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解决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以为教师要科学设问,着重过程,讲究策略。

1. 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坡度、广度和真实度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必须对所任教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现有水平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设计出符合教学对象的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难易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难到易的问题。问题的难易应适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英语》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模块第二单元“Sea water and rain water”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What animals can you find in the oceans? (2)What animal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in the oceans?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lesson?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可在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的设题提高了难度,学生要细读文章才能找出答案;第三个问题是要求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这个问题既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的问题设计就遵循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上一篇:小学科学毕业班评价体系建构初探 下一篇:初中数学思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