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造体育明星,离我们还远吗?

时间:2022-06-22 09:37:05

高校制造体育明星,离我们还远吗?

博士、硕士,最起码是本科,他们是中国职业足球赛场上最高学历的群体。

平韩国、负日本、胜意大利,他们为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胡凯、理工男足、复旦姐妹花,他们不希望自己是中国少有的大学生运动员。

博士,硕士,最起码本科!这不是哪家高科技企业在招人,这是中国大运会男足的入队标准。本届深圳大运会中国男足的20名队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还有两人是研究生,一人是博士生。

就是这样一支“书生味”颇浓的球队,先是在8月16日晚0:0逼平了强大的韩国队,小组顺利出线。18日晚,虽然这支学生军在1/4决赛争夺中因实力不济被日本男足3:2逆转,但是他们的表现得到了球迷和媒体的一致认可。

8月22日下午,中国大运会男足在本届大运会上谢幕演出,最终他们以1:0小胜意大利队,获得第七名。

回顾本届大运会上,“斗志”和“血性”成了这支中国大学生足球队的标签。他们不畏强敌,奋勇向前的作风令人刮目相看,为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我们的学历,国内谁能比

本届大运会,男足队员们除了在球场上表现得可圈可点外,他们在球场外的生活也被媒体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他们“纯正”的学生身份。

“我们参加大运会的队员由16名北理工的学生,加上来自延边大学的李勋、太原理工大学的郭同园以及天津师大的刘凯和范志强四名学生组成。”大运会中国男足主教练金志扬说,队员们全是货真价实的在校学生。

对于这支队伍,金志扬显然十分自豪,“我们出战大运会理所当然。数数国内的各支职业队和专业队,谁的平均学历能达到我们一个零头?相比其他职业球员,这些大学生的理解、执行能力确实强很多。”金志扬说,他当教练的也省心得多。

放眼中国足球,来深圳参加此次大运会的这支中国大运男足队绝对是学历最高的。参赛20人中包含了17名本科生、2名研究生以及1名博士生。

不要以为这批球员只有学历,他们也表现出了在中国的职业球队中都少见的血性。比如主力后卫4号卢斌上场时就头缠绷带,但打满全场的他多次头球解围,看得观众们都热血沸腾。

博士生球员打中甲圆职业梦

在与韩国男足的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球员肯定是中国队的10号杨阳。不仅因为他的发挥稳定,更因为,这个面相斯文的小伙子已经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了。

“他这个博士可是真刀真枪考出来的。”金志扬提起这名得意门生十分自豪。从湖北黄石体校毕业的杨阳,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球员”梦,他甚至曾去过包括杭州绿城在内的一些职业俱乐部梯队试训,但没有成功。试训不成的他又回到湖北参加高考,结果被北理工以体育特长生录取。

在北理工时,杨阳进入了北理工的足球队,并随队参加了中甲联赛,也算是圆了他的“职业”梦。去年,杨阳考上了北理工的博士生,主修企业管理,他也因此成为学历最高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如今,除了每天下午要去操场参加球队训练,杨阳几乎每天上午都泡在实验室里做博士课题。杨阳说:“足球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学习让我们拥有更好的思维看待事情,足球让我们更积极。”

在8月7日举行的深圳大运会火炬城市传递活动中,杨阳和队长卢斌一起参加了在深圳的传递活动,他担任的是第95棒火炬手。目前,随北理工足球队征战中甲联赛的同时,杨阳也在北理工主修企业管理,他是队中唯一一名博士生球员。

世界明星高校制造

本届大运会,男足小伙子虽然最终没能实现主教练金志扬打败日本队的愿望,但他们为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范本,其实,欧美、日本等体育发达国家的很多世界冠军都是由“高校制造”,他们在体教结合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即将满27岁的罗切特2007年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他的专业是体育管理。上高中时,罗切特展现出惊人的游泳天赋,夺得多项全美高中学生游泳冠军。随后,他接受了佛罗里达大学的奖学金,开始代表该校参赛。2004年,即将读大三的罗切特代表美国队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夺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银牌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

据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美国游泳队主教练弗兰克・布施介绍,美国队中大部分队员都已经从高校毕业,也有少部分在上学。很多大学为有游泳特长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但是要想毕业他们必须修够学分,并且通过学校的严格考试。按照规定,大学生运动员每周训练量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小时,以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少数高水平运动员可以练到24个小时,但多出的几个小时是“志愿训练”,得不到训练补助。布施说,在美国,如果没有大学文凭,要想找份不错的工作非常困难,哪怕运动成绩非常出色。

日本队的入江陵介同样是本届大运会游泳赛场的“人气王”,他和北岛康介一起并称日本游泳的两大台柱。同样,两人都是从高校走出的明星。北岛康介毕业于日本体育大学,入江陵介毕业于大阪近畿大学,学的是法律。

其实,不光是游泳,包括篮球、排球这样的热门项目在内,欧美和日本很多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都是由学校的业余训练体系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人在刻苦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曾经担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介绍,她带队时好多队员都是在校大学生,每次外出比赛,在登机口等飞机的那么一点时间,也会有很多人自觉地拿出笔记本学习或是写作业。

中国高校制造体育明星任重道远

既然国外高校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体育明星和体育人才,为什么中国不行呢?除了来自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胡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男足等屈指可数的运动员、运动队之外,绝大多数中国体育明星还是在专业体制下训练、成长的。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认为,近些年中国在体教结合方面的进展不大。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积极推进基层业余体校回归教育系统,一些项目的国家队也在加强文化学习。但是,在体制上并没有新的突破。

据钟秉枢介绍,体育总局内部进行了大量尝试,比如缩短训练时间、增加文化课、出台素质文化改革方案等,在乒乓球、拳击、摔跤等项目也进行了一些试验。如果这样的试验能够取得成功,也就能为将来的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在田径、射击等项目上,体教结合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现代的训练不光是靠经验,还要依托强大的团队和保障结构,目前高校还没建立起这样的团队。

此外,体育在国外的大学中的地位比国内高。我国的体制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长杨立国说,中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阻碍在逐渐减少。近年来,教育系统自己培养运动员,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大面积的顶尖选手还没有出现。

国外高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大学生运动员可以自由参赛,通过比赛赢得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机会。而在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限制。

杨立国说,中国的大学生运动员现在已经可以参加一些项目的全国锦标赛,但是国家体育总局在全运会的参赛资格方面还没有对大体协完全放开。他认为,国家体育总局应该允许大体协以协会的名义参加全运会,从而让大学生运动员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

此外,大体联鼓励高校以学校的名义集体参赛,而不是以运动员个人名义参赛。否则的话,高校的运动员很容易流失。

据杨立国介绍,近几届大运会在校大学生选手参赛的比例越来越高。也有少部分高校开展不多的项目,比如举重、自行车,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系统组队参赛,但前提是运动员必须符合年龄和学籍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跳水教练于芬所在的清华大学跳水队曾经是中国高校体教结合的一块试验田,在本届游泳世锦赛上夺得女子跳水1米板冠军的施廷懋就曾在那里训练多年。然而,因为于芬和中国跳水队“掌舵者”周继红不和,这支队伍现在步履艰难。

杨立国和钟秉枢均认为,于芬和清华跳水队的情况属于个例。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清华大学跳水队的发展方向是对的,这也代表着今后大的趋势。

杨立国说,在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将来肯定会有突破,只是过程会很长。在训练、学籍管理、场地、教练、科研等方面,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高校具备这个条件,也应该承担这个任务。中国的大学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其中包括培养体育、艺术等方面的人才。

上一篇:法布雷加斯:历经8年的足坛“无间道” 下一篇:18岁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