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表演的真实与夸张

时间:2022-06-22 07:05:00

浅谈戏曲表演的真实与夸张

本人从事戏曲表演多年,对其真实与夸张有了一些感悟,汇集成文,以供探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身段动作、面部表情,都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具有高度的艺术夸张性,这就是常说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突出内在的真实,使艺术形象源于自然形态,让人产生一种真实的信念,是决不说虚假的艺术,但也决不会把它同生活里的真实等同起来去看待。戏曲艺术的夸张,是艺术家用来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强化其思想感情的一种绝好的艺术手段。为了加强表演的艺术效果,动作的夸张有时竟达到极度甚至过度的地步,但优秀的表演却总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就我经常演出的《徐策跑城》为例。徐策舍子救下忠良之后,含辛茹苦将薛蛟养大成人,盼的就是他能勤习武功,日后得以扫除奸佞,为国为家尽忠尽孝。当他看到英姿飒爽的薛蛟搬兵回来,自己的付出终于没有白费时,心中的感慨和喜悦是溢于言表的。于是他弃马不骑,步行上朝,要向朝廷陈述利害,还忠良之臣一个公道。他疾步如飞,在这时要耍帽翅、抖髯口,极尽欢快之能。在生活中,一个花甲老人做如此剧烈的舞蹈动作是不可能的,谁要是在生活中真的像徐策这样,人们会说:这是疯了!而在舞台上,观众却“不觉其虚,弥觉其妙”,因为,不如此夸张,难见其兴奋、喜悦、精神抖擞之甚。我们在生活中一旦有大喜事不也常常“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吗?更何况见到的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情景呢!这是戏曲艺术符合生活真实的艺术夸张,乍看似乎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不一样,实际上它却更强烈、更深刻、更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极度喜悦的真实。

再如,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姬荣生演的《双下山》,运用“走矮子”的表演,以耸肩缩颈和屈腿半蹲的动作作为基调,表现他从森严的佛门私自逃走却又畏惧被人看见的情形。小和尚一出场两腿半蹲,以袖遮面,偷偷地朝大殿里觑瞅张望,一见师父和师兄不在庙中,不由满心欢喜地摇着胸前的佛珠奔下山去。但是,即使他迈步奔走的时候,两腿也一直保持着半蹲形状。这里的“走矮子”富有特色地表现了小和尚“脱了袈裟”下山时那种强烈渴求幸福生活的心情。

艺术对现实不应像镜子似的消极地反映,也不应是“橡皮印戳”式机械地反映。艺术对现实需要集中突出地显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典型,反映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中我们追求一种表现本质的真实感,但并不一定照搬照抄真实的生活。这是艺术不可动摇的美学原则,戏曲艺术也同样如此。我们从小和尚在逃出山门之前,始终保持着全身蜷缩的形态中,仿佛感受到佛寺里囚禁人的环境和氛围,仿佛听到冷酷的木鱼声和低沉的钟声,仿佛看到小和尚长期受压抑的悲惨遭遇。正是这“走矮子”的动作使小和尚这一形象增添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鲜明的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意义。不仅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小和尚立意逃走的心理活动状态,而且使观众认“假”为“真”。这种夸张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它能够“假中显真”、“以假求真”,突出生活的本质特征,并给这本质特征穿上一件奇特的艺术衣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让观众观而思之、思而得之,获得一种艺术的真实感。

当然,戏曲艺术的夸张,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从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真实而强烈的感受出发去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使戏曲艺术的夸张合情合理、假中见真,并具有表现生活本质特征的生命力。“真”来自五彩缤纷的生活――这是颠扑不破的艺术原则。

上一篇:抗日战争的缩影移植乐曲的典范 下一篇:硕士恋上农民:那桃林深处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