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感觉的培养

时间:2022-06-22 05:33:23

浅谈声乐感觉的培养

摘要: 声乐感觉是声乐训练的灵魂和核心,是声乐训练最主要的部分。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培养声乐感觉。

关键词: 声乐感觉 培养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的培养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它是关于歌唱及其教学艺术的理性感悟和把握,是声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因素。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歌唱艺术有着深厚的意蕴和独特的规律。在表现形式上丰富的技巧要求必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经过专业训练难以达到内容的完美体现,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完整表现作品内涵,必须具备较高的理性感觉。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具备了很好的嗓音条件,也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发声方法,但歌唱时却不动听,只是声音给人留下一些印象,而对作品的表现、情感的表达、情景的描绘、情绪的渲染都无动于衷,唱起来呆板、木然、不动人。我们可以归结为表现力低下。表现力低下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缺少音乐知识。对乐句分句、作品高潮、结构布局、强弱对比、乐音时值、长音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联系等缺少理解。其次是缺少情感理解的深度,缺少从理解到表现过程的完善。要能够理解和感受各种情感,然后把感受到的东西积累在自己的感受记忆之中,当需要在作品中表现的时候从感受记忆中提取再现。当然在再现的时候,是通过声音运用来体现的,声音技术的成熟掌握是完整表现情感的物质保障。再次是认识的肤浅。有些学生在解决了某些技术问题、声音取得一定进步之后就沾沾自喜,满足于声音的优美,忽略了歌唱艺术是运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这个最根本的目的。声乐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有形的声音来表现无形的情感的。虽然声音本身也有一定的美的感受,但声音技术只是表现情感的手段。如果歌唱者只有好声音,而不在乎歌唱的内容情感,那么歌唱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

学生除了学习音乐专业知识之外,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尤其是世界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尽量多地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人间情感。平时可以多接触社会,增加丰富的阅历和比较宽的知识面,善于理解和接受别人,多学会一些感动,具有开朗积极的心态、善解人意的心胸,能够感受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并能够真正地感动。一个麻木不仁的人是学不好艺术的。一个对美无动于衷的人或者激情不够的人是唱不好歌的。因为声音艺术的本质就是夸张地表现人的情感,所以艺术家常常与众不同,常常表现出一种平常人不太能够理解的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理解情感的角度与普通老百姓是不同的,更带有一种艺术化的激情。

运用已经掌握的发声技术,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情感和自己理解的情感,达到听众能够感受到的情感交流。比如要表现强烈的悲痛情绪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方法是用较少的气息,较强的憋住的力量,加强声音的力度而不让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或者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声音里可以漏气,甚至出现某种故意产生的破音,形成一种感情控制不住一泻千里的效果。

在声音演唱表达情感的问题上,要多几分理智,理解情感,感受情感,恰当地表现情感。

要注意把握几种不同内容和风格作品的表现。如果表现高兴欢乐的情绪,声音就必须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比较高些,气息量就要少些,声音也不需要用得很重,那样虽然气势较大,但会显得不够轻巧,音量也不必很强。表现爱情的歌曲声音要注意柔和抒情,气息流量大可以表现出激动和热情,轻柔的半声可以表现出缠绵的意境。表现高贵的气质就要注意声音的圆润性,气息的稳定流畅,声音位置的统一。

动感较强的声音,表现愤怒、仇恨、严厉的情绪时,声音可以调节得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表现威武雄壮的气概需要声音挺拔,要注意喉咽腔部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不能松弛,要让声音竖起来。表现神秘、恐怖、阴森的气氛时,声音不能“亮”,要掺进一些沙哑的声音效果。

参考文献:

徐希茅:《音乐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道一:《精神的美食一艺术与人生》,北京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话剧表演创新论 下一篇:论演员的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