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全球变化奥秘谋可持续发展之“稻粮”

时间:2022-06-22 05:32:22

探全球变化奥秘谋可持续发展之“稻粮”

看过美国电影《后天》的人一定会印象深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频发,酷暑与严寒交替降临

这一切,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在学术领域,全球气候变化有一个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宽泛的专有名词――“全球变化”。2010年7月16日在黄委会“黄河讲坛”上,作为研究全球变化的专家,徐冠华院士在整个讲座中以非常专业的视角,十分到位的例子和及其精确的数据为黄委人阐述了一个正渐渐成为全世界人们都关注的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其“碳补偿、碳贸易”和“碳封存技术”的新概念以及“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数据、材料和判断,要有自己的发言权”等精彩论断发人深省。

全球变化一人类关注的新焦点娓娓道来,举手投足之间,仿佛人间万象、世间风云尽收眼底,讲坛上的徐冠华院士深具典型传统学人的气质,为人谦和,言语平缓有力、富有条理性。在徐冠华眼中,一名科学家眼中的气象、气候不是狭义的,宇宙和人间的气象万千、风云际会,永远启发科学家的灵感、责任和担当。全球变化对人类的未来影响如此巨大,众多科学家就认为,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全球变化的问题也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话题被曾经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戈尔作为终身事业,这个话题让五角大楼发出了“全球变化或将摧毁美国”的论调。概括起来,全球变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媒体炒作的对象,政治家演讲的新宠,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科学家研究的新的课题。

在讲座一开始,徐冠华首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球概念。他从地球和人类的发展进程说起,从地球环境的组成说起,从某些人类文明率先被创造然后却又消失说起,从人类行为影响全球气候说起,一步步将我们领向了“全球变化”这个大殿的门口。

“全球变化,又或者说全球环境的变化,正一步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全球的升温,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出现。徐冠华一一举出近年的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西南地区大旱,今年上半年低温、暴雪、大风又袭击北半球和中国,6月高温热浪又在袭击全球,最近中国南方暴雨成灾。近年,中国遭遇的灾害频度和强度,很多都是百年不遇的,其实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灾害的频率和危害程度都在增加,损失严重。据研究总结,在过去50年,大部分陆地区域的强降水的发生频率在不断上升,热昼、热夜、热浪更加频繁。干旱在更大范围内出现,强度更强,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热带气旋,包括台风、飓风,强度也不断增大。展望未来,徐冠华认为,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这些情景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个个具体而又深刻的例子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全球变化的影响正在越来越大,也让我们不由得深思人类将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走向何方。

在徐冠华看来,眼下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当今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已经足以对整个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从《京都议定书》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气候与全球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学术研究的范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外交乃至人类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密不可分?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应该也经常被灌输如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自食其果一类的思想。当然,徐院士也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据他介绍,在现在的科学家中,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

一直以来,很多科学家经过研究,总结出诸如人类的碳排放量、人为造成的气溶胶产生量对全球气候造成了不容乐观的影响。而一份IPCC评估报告也显示,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大约90%的原因是人为活动。而且,土地的利用对全球变暖也有影响。如此看来,这个观点几乎是不容的了。

但是,徐冠华介绍,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并非是人为活动造成了全球变暖。因为在他们的研究中,大气二氧化碳量和温度并不总呈正相关。他们觉得,这是地球运行轨道参数变化带来的一个“新的温室时期”。对未来,徐冠华仍然比较乐观,

在他看来,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历史上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全球变暖是近阶段的现实,但并非未来的唯一可能。人类应该尽最大努力消除影响自然的不利因素,更应密切关注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但也为防御自然灾害提供了可能,由以人类的中心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现在经常说地球村,也就是把整个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来整体考虑和整体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徐冠华认为,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Ⅱ自已经开始显现,中国也不可能身在其外。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中国也出现一些过去很少见到的极端天气事件。

“地球的平均温度一直在12―22℃之间摆动,这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繁衍。”徐冠华说,地球温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哪怕1℃的变化也是非常巨大的,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反应。当前所说的全球变化指的是近百年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气、海洋、生物、土壤和岩石圈内发生的变化,研究全球变化问题,研究对象就是地球。由众所周知的文明消亡谈起,徐冠华引出了报告的主题,“当前的人类文明会走向何方?如何面对全球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

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全球变化影响如此之大,人们自然需要去正面迎击它。徐冠华院士以中国为例,为我们介绍了六大解决方法一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应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全国变化的科学研究,加强全国变化经济学研究。六大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为具体分析并从理论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开出了“药方”。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化挑战的根本途径,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徐冠华称,“2009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虽然我们现在人均排放量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历史排放量不到美国的十六分之一,但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了履行国际义务,大范围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徐冠华院士认为,我国经过20多年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全球变化的研究能力。在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时候,只有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才能享有更大的发言权,“这将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上一篇:中职学校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明代人文旅游资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