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22 04:40:27

互联网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提要] 近年来,“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使得互联网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1997年到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互联网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影响显著。

关键词:互联网;第三产业;经济;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互联网和第三产业发展概述

互联网作为一项新技术,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凭着其特有的发展成本低、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更是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带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智能终端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0.9个百分点。同时,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了消费驱动型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定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互联网的价值将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互联网将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深度影响我国的经济。

第三产业主要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产物。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我国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基本处于被抑制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获得了新的生机,迅猛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第三产业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机遇。当今世界,互联网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上午的2013年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为568,84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多出12,520亿元,增速快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了46.1%。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总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增速方面,也是继2008年以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互联网和第三产业都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且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三产业中文化产业、金融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降低了第三产业的经营成本。首先,减少企业交换信息成本。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是企业间形成各种关系的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间建立起网络型商务联系,减少企业的交换信息成本;其次,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交易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现如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更是推动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的结合。“互联网+”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第三产业发展指标的选取。衡量第三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指标一般有三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示的是某一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它的大小一般只能表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劣,且并不全面。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某一地区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的比重,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更能反映第三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但其数据不完整。考虑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衡量第三产业的指标。

(二)互联网发展指标的选取。互联网属于一个新生事物,且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虽然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可提供选取的指标比较少。2005年俞立平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初级应用、互联网高级应用等4个方面选取8个二级指标建立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2006年刘桂芳以我国各省拥有的域名量为切入点,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2009年滕顺祥、张瑞萍在对互联网络技术概念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产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规避对策。2014年何菊香、赖世茜、廖小伟以2003~2011年的29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构建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了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互联网产业人力资源规模和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我国东西部之间存在地区差异性。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时间较短,互联网发展的数据积累也较少,使得研究存在很多困难。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同时借鉴互联网以往的研究经验,本文选取网民规模、网站数、CN域名以及国际出口宽带(Mbps)这四个变量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的指标。由于IPv6(块/32)、IPv4(个)、域名、CN下网站数这些指标2003之前的数据均不完整,所以本文就不再采用。

本文中互联网指标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每年的统计公报,由于1997年之前的数据均不完整,所以本文才用1997年到2014年这18年的数据。相应地,第三产业增加值也采取这18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模型。首先,对这18年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Y=C+?棕1PR+?棕2CN+?棕3WN+?棕4MBP (1)

上式中,Y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因变量;PR表示网民规模,CN表示CN域名总数;WN表示网站总数;MBP表示国际出口宽带。将这18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代入(1)式中,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

通过表1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变量CN和WN统计不显著(P值大于0.05),且变量WN的系数为负,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考虑到互联网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变量间可能存在较高相关性,我们对这些变量做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发现一些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相关系数,说明变量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采取剔除冗余变量的方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剔除部分统计不显著和其他变量相关系数均较大的变量,最后保留PR和MBP两个解释变量,再一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P值均小于0.05)。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为0.000000,说明模型整体是统计显著的。DW值为1.318979,查Durbin-Watson d统计量表可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下面进一步对回归模型进行不含交叉项的White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伴随概率P值均大于0.05,所以无法拒接White检验的原假设H0:模型不存在异方差现象。由此判定模型设定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从1997年到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力的评价模型,对表2中的结果进行简单变换后得到最终模型: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因果方向性检验,即判断究竟是互联网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还是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利用Eviews软件输出的结果,进一步整理得出结论如表4所示。

由表4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际出口宽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呈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1997年到2014年互联网及第三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考查,做出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对互联网技术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促进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截至2015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6.68亿,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8.8%,与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地域间的不平衡问题,对全国各省区进行调查,发现内蒙古、、甘肃等一些偏远地区,无论是网站数,还是CN域名数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都比较少。另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是促进了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互联网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隐患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存在,也使得很多人不愿意通过互联网办理金融业务。针对上述问题,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首先,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互联网基础建设的质量。要想推进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核心就在于降低互联网的进入门槛,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加大网络线路光缆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容易接触到互联网;二是降低网络资费,减少人们的上网成本,加大网络的吸引力。根据最新一次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公报可知,在中国的网民规模中农村网民占比27.9%,比例相对较低,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未来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应由政府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带动,政府方面应加强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扶持,提升农村人口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及使用。发展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利用互联网加速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企业方面,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特性提供更贴近农村地区需求的应用,提升农村人口使用互联网的意愿。目前,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商和农村金融服务,这些举措将对农村互联网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其次,西部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民受教育水平低等问题,造成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国家在加速互联网发展速度的同时应该兼顾好地区间平衡发展的问题,在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方面,必须注重推进区域间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区域间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先进行网络条件的进一步升级,并开展互联网应用创新,而中西部地区则要注重夯实基础,加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内容与网站的建设,同时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加快发展速度。

最后,我们必须注重互网的安全问题,完善互联网监督和安全防范制度体系,促进互联网的健康稳定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并不是个人或者单独企业就能够完全解决的,想要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就必须让全部的互联网企业联合起来,多组织、多部门、多方面的支持,共同维护互联网安全,这就需要建立规范的制度环境与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发展方向,明晰市场行为,保证互联网产业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提高社会的道德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立华.关于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指标的探讨[J].产业经济,2006.6.

[2]俞立平.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2.

[3]洪伟,俞立平.中国互联网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6.9.

[4]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5.4.

上一篇:中国铁矿石市场分析 下一篇: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