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产科护士如何做好产褥期妇女护理保健及康复指导

时间:2022-06-22 02:20:56

基层产科护士如何做好产褥期妇女护理保健及康复指导

摘要:深入了解产褥期妇女身体及心里的巨大变化,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保健及康复指导,促进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康复和心理调适,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加强饮食与锻炼,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身心变化;康复指导;护理保健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6 w,也就是42 d左右。做好产褥期的护理,是产科护士的主要责任,特别是基层的产科护士,不仅要护理好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对上级医院分娩的产妇,出院后的访视及康复指导也是至关重要。

1 产褥期的妇女的身心健康

1.1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产褥期的妇女,全身各系统发生了较大的生理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和乳腺的变化较为明显。在生殖系统中,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产后7 d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的天然食物。产后7~14 d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产后14 d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应提倡母乳喂养,产科护士应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

1.2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产后,产妇要从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成员及新家庭,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调适。其过程一般要经历依赖期、依赖-独立期和独立期。依赖期为产后前3 d。在依赖期,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帮助,医务人员的细心指导非常重要。较好的妊娠和分娩经历、满意的产后休息,丰富的营养和较早较多地与孩子间的目视和身体接触有利于产妇较快的进入第二期。依赖-独立期为产后3~14 d,产妇表现出较为独立的行为,开始注意周围的人际关系,主动参与活动,学习护理自己的孩子,亲自喂奶而不需要帮助,但这一时期,产妇感情比较脆弱,容易产生压抑。独立期为产后2 w~1个月,此期新家庭形成并正常运转,但产妇及丈夫会因个人的兴趣爱好及需要、事业与家庭间的矛盾和哺育孩子等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护士要注意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和帮助,让产妇健康快乐的度过整个产褥期。

2 产乳期妇女的常见护理问题

产褥期妇女常见的临床护理问题表现为生命体征的变化、产后恶露的排出、子宫的复旧及宫缩痛、的胀痛、皲裂、和产后压抑等。

2.1生命体征 产后的体温多在正常范围,有些产妇产后24 h内体温稍升高,但不超过38℃,产后3~4 d因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高达37.8℃~39℃,称为泌乳热,一般仅维持数小时,最多不超过16 h,体温即下降,不属于病态。产后脉搏在正常范围,略缓慢,约为60~70次/min,于产后1 w恢复正常。呼吸深而慢,约14~16次/min,以腹式呼吸为主。产褥期血压一般无明显变化。

2.2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从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恶露、白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3~4 d,色鲜红,含大量血液;浆液恶露出现于产后4 d,约持续10 d左右,色淡红,含少量血液;白色恶露色较白,粘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表皮细胞及真菌等,约持续3 w。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6 w,总量约250~300 ml,个体差异较大。

2.3子宫的复旧和宫缩痛 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宫缩痛。一般持续2~3 d后会自然消失。产后子宫于产后第1 d宫底稍上升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 d子宫降入骨盆腔内,此时腹部检查在耻骨联合上方摸不到宫底。

2.4的痛是由于产后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触摸时加重并有坚实感。初产妇由于孕期哺乳护理不良,容易发生皲裂,表现为红、裂开,有时有出血,哺乳时疼痛。

3 产褥期的常规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

3.1产后一般护理 认真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整齐、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和衣物。保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产后24 h内应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的变化。一般产后应每日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2次。产后12 h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并注意早期下床活动,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的排出、会阴伤口的愈合,促进大小便排泄通畅,预防盆腔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如遇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可在产后7~10 d起给予高锰酸钾坐浴。产后4~6 h应督促产妇排尿,防止产后尿潴留。

3.2产褥期的饮食指导 产后1 h可以进流食或清淡的半流食,以后进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多进食蛋白和汤果汁。产褥期的饮食还是以温补为主,最好根据个人体质作调配比较妥善。有下列情况者,在饮食方面要有所控制或倾斜。

3.2.1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后遗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

3.2.2有贫血症状者,要多摄取蛋白质和富含铁剂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猪肝等食物。

3.2.3有便秘者应多吃食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早晨可喝点淡盐水或蜂蜜水也有效。

3.3产后母乳喂养指导 用模拟示范或直接指导的方法,协助早吸吮,一般于产后30 min内开始哺乳,废弃定时哺乳,推荐按需哺乳,生后24 h内,每1~3 h哺乳一次。生后2~7 d内是母体泌乳过程,哺乳次数应频繁些,母体下奶后一昼夜应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5 min,以后逐渐延长至15~20 min。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需将和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口中,用一手扶托并挤压,协助乳汁外溢,防止堵住新生儿鼻孔。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 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哺乳期以10个月~1年为宜。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按比例稀释的牛奶。

3.4产后检查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

3.4.1产后访视 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或医务人员在产妇出院后1 w内,产后14 d、产后28 d分别到产妇家中进行3次访视,了解产妇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观察子宫的复旧和恶露的情况,检查,了解哺乳情况,观察会阴及剖宫产腹部伤口,如发现异常给于及时指导。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3.4.2产后健康检查 告知产妇于产后42 d带孩子一起来医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了解母体全身及生殖器官的恢复情况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产后检查包括一般的检查如测血压,查血尿常规等;妇科检查主要是了解子宫的复旧情况,生殖器官是否恢复到非孕状态。

总之,做好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安全的度过围产期及哺乳期,提高生育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我们基层产科护士来说,也是一种护理观念的转变,从单纯的临床护理到现代化的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更好的承担了社会健康教育的职能。

上一篇:内质网应激在肾脏缺血再灌注和环孢素A损伤中的... 下一篇:循证护理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