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8例

时间:2022-10-05 02:56:53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加用奥曲肽针0.1 mg皮下注射,q8h。观察两组患者胃管引流液、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48 h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奥曲肽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较显著。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奥曲肽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急诊科常见的外科急症,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且多数患者为反复发作,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很多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要求在急诊科处理。为满足患者需求,我们尝试在急诊科留观室处理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灌肠、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等。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的类似物,在肠梗阻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奥曲肽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及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施行本次试验。根据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影像学提示肠腔扩张、多个液气平面确诊为肠梗阻,且患者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共入选68例,奥曲肽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0±16.2)岁,其中胃肠道手术后16例,胆道手术后10例,其它手术后2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54±17.5)岁,其中胃肠道手术后14例,胆道手术后8例,其它手术后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禁食、胃肠减压、植物油胃管内注入或口服、灌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及抗生素预防感染,奥曲肽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 8 h,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监测腹部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腹部立位平片。

1.3观测指标

1.3.1腹痛情况 根据患者的主诉,记录腹痛评分:0分:无疼痛,或者一过性疼痛;1分:偶发不适及疼痛,轻微影响日常生活;2分:长时间不适及疼痛,需要采取缓解的措施,中度影响日常生活;3分:严重或极其疼痛,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3.2腹痛缓解时间 自就诊后采用正规治疗时开始,腹痛评分降至2分及以下的时间。

1.3.3胃肠减压量 自就诊后采用正规治疗时开始,每24 h计算胃液量。

1.3.4恢复排气时间 自就诊后采用正规治疗时开始,以患者自主排气时间为准。

1.3.5立卧位腹部平片 观察肠管扩张程度和液气平面的数量。急诊治疗48 h,如果症状不能缓解转住院治疗,继续随访。

1.4治疗疗效评定 根据以下疗效评定标准评定:①治愈:治疗结束后腹痛完全缓解,恢复排气、排便,X线检查肠腔扩张、积气积液消失;②好转:治疗结束后腹痛减轻,有排气、排便,X线检查肠腔扩张、积气积液部分缓解;③无效:治疗结束后腹痛无减轻或加剧,X线检查肠腔扩张、积气积液无好转或加剧。有效率=(治愈例数+好D例数)/总例数×100%;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13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疗效评价 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8例,无效l2例。两组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

2.2症状缓解情况 两组治疗有效患者之间腹痛缓解、排气时间比较,奥曲肽组腹痛缓解平均时间为16 h,排气时间是35.9 h;而对照组分别为23.5 h,54.2 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胃肠减压量 所有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治疗,统计治疗期间胃引流量,比较两组之间的区别。观察组平均胃肠减压量为:第1 d (484±105)ml,第2 d (107±35.4)ml。对照组胃肠减压量为:第1 d (645±116)ml第2 d(371±102)ml。两组平均胃管引流量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急诊科常见的外科急症,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既往有腹部外伤史,手术创伤越大,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越高。粘连性肠梗阻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如冒然手术,再次发生肠梗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是手术后造成腹腔形成粘连带导致机械性梗阻。梗阻后肠道扩张导致肠腔高压状态,肠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缺血肠壁释放VIP等炎症介质,VIP导致胃肠道液体分泌继续增多,肠道进一步扩张,这就形成了"分泌-扩张-分泌"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减少梗阻以上肠管内液体积聚,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治疗一般以鼻胃管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为主,但是鼻胃管仅仅能够对胃及十二指肠进行减压,而不能减少胃肠道的分泌。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类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能显著减少消化道分泌,这一抑制作用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胃、肠、胆、胰等,减少分泌量的50%以上。而肠梗阻恶化的重要机制是肠运动停止后,消化道的分泌物大量堆积在肠腔内,进一步促进肠黏膜增加分泌,而且导致肠腔内压力升高,致肠壁缺血,使梗阻向绞窄方向发展。此外,奥曲肽还具有保护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相对完整,降低其通透程度,达到保护及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同时奥曲肽还能减少促炎症因子与促炎症介质产生与分泌,纠正促炎症因子与抗炎症因子的比例失调,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加快并促进肠壁黏膜炎症水肿的消退,减少胃肠道内积液量,从而阻断肠梗阻病情的进展。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后腹痛缓解较快,为(16±4.01)h,而对照组则为(23.59±6.65)h;其次,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且恢复排气时间较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说明生长抑素可以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胃肠道水肿从而促进肠梗阻好转。无论对缓解症状,还是减少住院率,奥曲肽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4.

[2]罗贤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46-47.

[3]赵景山.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84-185.

上一篇: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