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上设计有效情境

时间:2022-06-22 01:43:41

如何在数学课上设计有效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真实性

要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真实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时,正好是校运动会前夕,孩子们忙着训练与排练节目,把所有的精力与热情都交给了运动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如何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呢?冥思苦想中灵感闪现:“为何不从校运动会入手创设情境?如果利用一个与校运动会有关的情境,将本节课的知识穿插起来,学生就应该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主动学习,这样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我的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有了这种想法后,在导入部分时,我设计出示一朵蓝白相间的绢花,问学生:“愿意帮助老师做绢花,布置校运动会会场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一定会连声高喊:“愿意,愿意。”这时,我再装作思考,在谈话中讲出已知条件:“班级中有15人,用4天时间一共做绢花180朵。那么,每人每天要做几朵绢花?”这时出示的练习题其实是上节课的“双归一”的内容。在学生的解答中,既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又将这一情境贯穿于这节课的整体教学中。

二、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利用一个卡通小狗的头像做“反面教材”。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糊涂蛋”,把学生易混、易错的方法都说成是“糊涂蛋”的做法,谁做错了,谁就是“糊涂蛋”的朋友。这样,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会分外认真,还会互相检查是否有错题。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报刊教学 下一篇:课堂教学应给学生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