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时间:2022-06-22 01:22:31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审美能力;个性创造;树立自信

一、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再次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艺术教育作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所有的艺术活动中,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最为接近,因为它不时会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幼儿有意无意中都能够接触到美术作品。从幼儿初步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美好画面,到幼儿园环境的熏陶,到师幼间美术活动的互动以及幼儿间个性创造的互动,都能呈现出美术的魅力。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二、美术教育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作用

1.美术教育赋予幼儿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健全的审美态度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能够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能力。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以引导,为他们创建“会说话”的环境和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视觉空间,使幼儿感受到环境中美的信息,从而喜欢环境中的美,进而激发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情感的动力。他们画自己感觉到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知道的东西,符合幼儿意愿的图画是幼儿情感本性的自然流露,是其情绪情感、意愿和想象的一面镜子。在情感智慧的带动下,幼儿能够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从而激发创作的美好愿望。因此,发现美、体验美等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了解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审美能力初步形成,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有助于培养健全的审美态度。世界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说过:你的生活是由你的心态造成的,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培养幼儿健全的审美态度,帮助幼儿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启发幼儿用纯真的心灵发现美,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阶段。

2.美术教育启发幼儿有个性地表现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美术是用形与色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与再现,进而创造出可供视觉享受的作品。幼儿美术教育的真谛在于创造意识的启迪,而非技能的传授,幼儿的绘画是其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更能体现幼儿的个性创造能力。孩子们用天真之眼感悟生命成长,用画笔涂鸦想象浪漫的童趣世界,想象是思维的花朵,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而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通过良好的艺术启迪和引导,幼儿幻想的翅膀能超越时空,迈越古今,他们能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通过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使自己的思维超然物外,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如“梦境般的画面,时光的变换交错、色彩的变化冲撞、太空魔幻城堡……”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画面诉说自己的幻想,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个体差异。

3.美术教育让幼儿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满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心是―种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的积极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个体不断奋斗的动力。绘画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和稚嫩的成就感,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信和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幼儿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美术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孩子独特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孩子那处处散发出来的新奇、大胆、阳光的气息,成人能体会出别样的陶醉与震撼!通过教师、家长、同伴等外界的好评和反馈,孩子们不断从内心体验着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创作来源于生活与环境的互动,环境的合理开发与运用,积极互动氛围的创造,能够使幼儿体验到集体创作的快乐。例如: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与布置,既凝聚了教师的精心设计,也体现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充满自信。

三、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做法

1.营造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但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师幼间的和谐关系能使幼儿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表现出优异的方面。如:教师在活动中常常用“你真棒!”“如果这样……会更好!”等鼓励的话,使孩子心理获得满足,加强了创作动力。

2.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游戏、喜欢故事,那我们就创造条件,想办法让美术活动与这些方面相结合,在玩玩、画画、做做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在愉悦的情绪中发挥想象力表现他们所见、所想、所希望的事情,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例如美术活动纸浆游戏(见图一):用水泡成纸浆后,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塑形,塑形作品完全干后根据幼儿想象立体造型,再通过滚色、涂色完成作品,能够满足年龄偏小幼儿撕纸的乐趣。还可以指导中大班幼儿用纸浆做成彩泥,再用彩泥做成浮雕填色的手工制品,满足他们动手的愿望。在游戏中制作美术作品,所用工具不同常规,而作品也不同于以往的平面画面,幼儿在这类活动中乐此不疲,表现得兴趣盎然。

3.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作品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解决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目的地渗透美术表达的技能技巧。虽然学习绘画技巧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但它会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水平,使幼儿更加自信,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涂色的方法、折纸的技巧、不同绘画工具的运用等。

其次,在原有传统美术活动的基础上大胆开展创意美术。单纯的蜡笔画、水彩画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技能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手法和材质。例如肌理画的制作(见图二):肌理画是颜色在水中的游戏,用毛笔沾满墨色,轻轻点入水面,墨色在水中逐渐扩散,形成不规则、自然的纹路,用宣纸轻轻沾入,一张水墨山水画便跃然纸上。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在进行艺术体验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和使用多种工具表达美术作品的兴趣。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体验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能力,从而树立自信。

再次,为幼儿美术作品搭建展示平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师幼通过共同创建美术区、作品栏等,能够不同程度地满足幼儿审美和创作的需要。教师还可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周围美术教育资源,为幼儿美术作品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比如同社区合作为幼儿美术作品举办展览、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开阔幼儿视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4.让幼儿体验满足感和成功感

幼儿的表达方式具有个体差异,所擅长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允许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个性化的发展,使更多的幼儿获得满足,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并乐于分享。例如:主题创意画中幼儿表现的色彩搭配、画面布局、主题内容等不尽相同,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幼儿间相互启发,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互动中获得满足。

此外,还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合理的既定目标,既符合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使幼儿在完成时获得最大的满足感、成就感。

5.鼓励家长主动参与,给幼儿更多的认可

家长对美术教育的积极支持,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和参与,同样影响着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家长的正确引导可进一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使孩子体验创作的快乐,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增强了亲子间的感情。

幼儿的发展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他们自我超越的依托,教师应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施教活动中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合理运用多种美术教育方式,持续施教,积极加强和推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把幼儿园的教育与美术教育工作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幼儿品德与人格的完善,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貌,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稿件编号:090805003)

(作者单位: 总参测绘局幼儿园,100088,电邮:)

上一篇:基于学生发展的小组心理辅导探索 下一篇:编织生命的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