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村”与退耕还林成效巩固对策分析お

时间:2022-06-22 01:20:51

“产业兴村”与退耕还林成效巩固对策分析お

摘要:分析了美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探讨了美姑县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兴村理念阐述了保障退耕还林成效的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产业兴村;成效

1 引言

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自1999年11月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美姑县实施退耕还林面积6 066.7hm2,配套荒山5 8667hm2,覆盖36个乡镇,20万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和合格率经国家、省、州验收,合格率均达百分之百,退耕还林使美姑县山区坡耕地和荒山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大大减少,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由于国家补助钱粮,农户将坡耕地用于植树造林,国家考虑的是生态环境建设,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广大群众长治久安,又要照顾农户的是生存生活,这样国家政策与退耕农户之间和谐发展,是退耕还林成效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所以必须着力解决退耕农户长远利益和生产生活,使退耕还林持续发挥效益。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的,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效,可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产业兴村”,因地制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增加退耕农户收入确保退耕还林成效。

2 美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1)生态效益逐渐显现,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7%提高到47%,即抑制了山区水土流失,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社会效益成效明显,随着工程的郁闭成林,美姑河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长江上游起到屏障作用。

(3)退耕还林调整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经济收入增加明显,乘余劳动力从事生态养殖、外出打工等第三产业。

3 美姑县退耕还林面临的问题

生态建设与消除贫困结合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有利措施,而退耕还林项目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虽然对消除或缓解贫困有很大帮助,但项目实施初期考虑的是生态环境建设,林种基本以生态林为主,环境干预和贫困存在相互的影响。就如何将生态环境建设和消除贫困相结合,是影响退耕还林成效巩固的重要原因。

3.1 美姑县农村可持续发展产业少

由于美姑县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以种、养殖业为主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农业基础设施差,商品率低下,扩大再生产能力弱,耕作粗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象。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农业经济状况有一定改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山区群众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少,特别是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建立的产业几乎没有,这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困难极大。

3.2 农户认识不足

美姑县贫困人口的分布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退耕农户不能妥善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不足,没有将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未认识到既搞好退耕还林建设,又建立增加经济收入的持续产业,而是停留在完成任务,领到补助的认识上,加上地方缺乏工作经费,工作部门经济包袱严重,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农户广泛,退耕地块特别分散,操作程序多,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工作经费,很多地方宣传和培训简化,所以造成农户对退耕还林认识不足,对退耕还林成效巩固步旅艰难。

3.3 传统畜牧产业与退耕还林矛盾大

由于美姑是畜牧大县,养畜较多,且以单户散养为主,长期沿用传统的野外放养习惯,农村圈养很少或没有,对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影响极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退耕还林成效巩固。退耕还林国家政策性很强,基层在操作中竞争机制未跟上,县企业和民营资金难以参与退耕还林产业建设。退耕还林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实施的,实行谁造谁有,谁退耕谁承包,所以企业和民营资本难以参与到退耕还林项目建设中,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退耕还林与产业兴村脱节,影响对退耕成效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区,大部分农户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建立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仅靠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维持,要实现人口、退耕还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户靠产业富裕困难大。オ

4 实施“产业兴村”确保退耕还林成效具体措施

4.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产业兴村”是指为促进退耕还林成效,发展后续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兴村不是单纯的实施扶贫,其核心是充分尊重退耕农户的主人翁地位,以农民为本,以产业建设为核心,在保证退耕还林成效的框架内,把培育新型产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建立适合美姑县退耕还林项目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以产业兴村为目的,通过产业让农户脱贫致富,保证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后续产业以促保退耕还林成效。

围绕解决好退耕农民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生产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按照“产业兴村”的要求,根据美姑县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充足、冷暖适宜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建立成片成带的名、优、特、新的产业基地,实施产业兴村。即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进行分离,盘活土地,土地使用权为承包农户所有,采取向农户长期租赁土地,也可由农户承包,鼓励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承包开发,鼓励外商投资开发,高水准地建设“山区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通过产业切实为农户找到一条稳定增收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效。

4.2 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基地

推进产业化进程,实施“产业兴村”,确保退耕还林成效,方式上应按照“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小额信贷和扶贫资金相结合,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户,形成种、养殖基地。如美姑县九口乡千哈村利用四期世行项目资金,2006年引进企业培养杏李种植基地,2008年是项目的初产期,产量16 050kg,产值22.47万元。2009年产量15万kg,产值150万元,种植农林水果农户富裕了,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产业兴了村,也确保了退耕还林成效。

4.3 发展现代牧业、实施林草套种模式

为解决林牧矛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退耕还林林间种草模式,示范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加工技术、精料混合配置技术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草料品质,套种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发展舍饲养畜,开展圈舍改造,推广暖棚养畜。如美姑县在国际小母牛项目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下,在佐戈依达乡依曲古和温子觉村种草圈养美姑山羊,实施“产业兴村”,2005年投资近30万元,次年及见效益,每年户平均增收3 000元。

4.4 加强科技扶持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作物单产,保证农户不复耕,发挥退耕还林成效。在退耕还林项目村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资,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要进一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实现“产业兴村”,防止农户复耕提供保障,起到保护退耕还林成效目的。

上一篇:惠山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お 下一篇:黄菠萝密植造林试验研究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