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告诉”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22 08:32:38

小学数学“告诉”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认知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根据少量的数学现象,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总结、概括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或方法,对他们而言确实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但如果我们就此退回到照本宣科的老路,显然是错误的。对于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名词术语、模型等“规定性知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学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告诉”的策略上下工夫,适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渐变中适时“告诉”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涉及到许多概念,需要我们“告诉”学生,“告诉”的方式越巧妙越易于学生接受。这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教师适时“告诉”,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怎样“告诉”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概念呢?有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我们刚才通过对许多长方体物体的观察,可以将长方体抽象成图(1),如果将长方体的上面四条棱擦去(变成图2),你能想象出原来的长方体吗?

生:能(学生用手指比划画出)。

师:如果将图(2)竖着的四条棱也全部擦去,你能想象出原来的长方体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想象出原来的长方体呢?

生:至少要保留竖着的一条棱。

师:对,再去掉竖着的三条棱(变成图3),也能想象出原来的长方体。

(学生用手指还可以比划画出)。

师:能否再去掉下面的一些棱,我们还能想象出原来的长方体?

生(稍加思考):同样能(变为图4)。

师:如果再去掉其中的一条棱呢?

生:无法想象和画出原来的长方体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长方体的形状(或大小)必须由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来决定。

师:讲得好。

此时教师“告诉”学生:“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这样教学不但巧妙地揭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同时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决定长方体的三要素是长、宽、高。再通过图5、图6对学生进行长方体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对长方体的本质属性及长、宽、高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模型,又为从图4(擦去棱的部分长度)到图7正方体的揭示埋下了伏笔。学生不但从动态演变的过程中认识了正方体,还能清楚地认识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使得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空间建模更加清晰,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更加清楚,想象也更加丰富,抽象也趋于深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在枚举中相机“告诉”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认知有限,对数学上有关词语的理解常常感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相机“告诉”学生。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需要通过“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来揭示“三角形”,这里需要学生理解“重合”的涵义。笔者在教学时,首先用两只手相对重合让学生观察,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接着以两只大拇指间的直线为轴,将两只手掌慢慢张开,再合起来,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第二步是将数学课本打开,合起来,再打开,再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现象。最后“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此时笔者“告诉”学生:“这就叫‘重合’”。如此教学,可以使得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在探究中自我“告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上述要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悉心指点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告诉)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学生获得的应体现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应体现其合作性、相容性、差异性。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我发现(告诉)显得非常重要。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课前让学生准备画圆的物品和工具,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教学时共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的探索:教师先通过物体、图片让学生感知圆,让学生运用身边的物品创造圆,学生认识到的圆是由一条特定的封闭曲线围成的图形。由于运用物品画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指定大小的要求,从而激发矛盾冲突,引发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需求。教师让学生自己用圆规画圆,然后同伴之间交流画圆的体会,尝试归纳出画圆的方法及步骤。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自己(或与同伴)的探究发现的结果,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告诉”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教师必须通过对“告诉”的艺术化追求,逐步实现教学能力与教学智慧的提高和升华。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让课堂训练走向朴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