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

时间:2022-06-22 08:25:08

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

摘要:开发利用沼气可带来各方面的效益,是实现生物质能优质化、清洁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是有着九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尤其应重视对沼气的开发利用。本文展望了我国沼气的产业化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技术促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沼气;产业前景;发展模式;技术促进

中图分类号:U4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农村沼气建设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减少了邻里因臭气、污水随意排放等造成的纠纷,又回收了沼气能源。沼气工程所有者将多余的沼气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和谐了邻里关系。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和好事,是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解决非养殖农户对农村沼气的需求,使非养殖农户用上清洁廉价的沼气能源,减少了农民生活支出,还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重要意义。

1、我国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展望

我国沼气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三沼”的综合利用为主线的产业链

沼渣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作为肥料进行施用、作为饲料添加剂、作为栽培或养殖基料。通过对辣椒施用沼肥及普通肥料的对比试验发现,施用沼肥的辣椒株高更高、产量更大,辣椒的品质更优良。“三沼”利用价值的全面实现不仅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全面发展,还会拉动相关设备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

(2)沼气设备的产业化

沼气设备是各类沼气项目高效运行以及相关服务得以开展的基本保障,沼气设备能否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配套十分重要。沼气设备生产企业只有走产业化道路,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才能实现产品在数量、质量上的双重突破。

(3)农村沼气工程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户因缺乏劳动力而不适宜建户用沼气池,他们对于沼气的需求则可带动沼气工程集中供气项目的建设。因此,有人提出了“一户建池、多户使用、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的沼气集中供气模式。在进行了财务分析、生态效益分析及社会效益分析后指出此模式不仅实现了沼气的商品化,满足了不适宜建户用沼气池农户的沼气需求,且相对较大的规模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2、户用沼气项目发展模式

在我国农村户用沼气项目的发展中,己形成的较为典型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有“五配套”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猪一沼一果”模式。

2.1“五配套”模式

“五配套”模式是我国西北地区户用沼气项目的典型建设模式,该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适合果树的生长,果园正是此模式的基本建设单元。此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果园前后配套建设一个太阳能暖圈(畜禽舍)、一个沼气池、一个集水系统(蓄水窖)、一个节水系统(滴灌设施)、一个看护房(配有厕所),它们也是构成此模式的五个要素。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五配套”模式被不断更新改进,各种基于此的衍生模式不断出现,如以蔬菜、粮食、花卉代替水果的“五配套”模式,又如以牧草代替节水系统的“果一畜一沼一窖一草”模式。

2.2“四位一体”模式

“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地区户用沼气项目典型建设模式,此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农户的庭院内以土地为基础,建造一个作物种植日光温室大棚,在大棚内的一端建设一个地下沼气池,沼气池上建设一个畜禽舍、一个厕所,它们是构成此模式的四个要素。在整个大棚中,沼气池、畜禽舍、厕所、作物进行一体化运作,形成相互支撑、有机循环的“四位一体”格局,在全封闭的有限小空间内,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四位一体”模式带动了因地制宜的日光温室设计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农户庭院自给自足生产方式的改变。

2.3“猪一沼一作物”模式

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了“猪一沼一作物”生态农业模式。此模式的最基本含义是指在“一池三改”为主要建设单元的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基础上,猪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可以自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沼肥,沼肥对于作物的生长可起到一定的增产、增效作用。“三沼”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以“三沼”为纽带,可将本就有着密切联系的农户的日常生活、以养猪为代表的养殖业及以蔬果为代表的种植业这三者结合地更为紧密,三者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资源良性利用的整体。

3、沼气工程项目发展模式

3.1沼气工程的工艺模式

3.1.1能源环保模式

能源环保模式的基本目标是将粪渣及各环节产生的污泥制成商品肥料,并通过对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利用降低工程运行费用,同时将粪污中的液体部分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向自然水体的排放标准。养殖场选择能源环保模式进行沼气工程的建设往往是因其周边环境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纳沼肥。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厌氧发酵的产物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整个模式所需设备多、费用高、能耗大,对相关技术服务要求也较高,较适宜位于城郊的养殖场沼气工程采用,在农村地区则不宜采用此模式,而适宜采用能源生态模式。

3.1.2能源生态模式

能源生态模式的基本目标是充分利用沼气工程所产生的大量“三沼”,大力挖掘沼气利用价值的同时利用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沼肥,即利用周边的农田、果园等将沼肥进行消纳,在对粪污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实现对粪污资源化的利用。相比较能源环保模式,此模式在建设和运作中所需费用相对较低,适宜在农村地区养殖场进行推广,且农村地区也有着较多的土地来消纳较大量的沼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采用此模式的沼气工程可以看作是放大了规模的户用沼气项目,它通过集约化的饲养方式,获取更充足的发酵原料生产出更大量的沼气并更大程度地进行“三沼”的综合利用,它的健康、高效运行必将同样放大户用沼气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2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模式

为保证集中供气项目能够高效运行,沼气工程需提高自身整体运营能力。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沼气工程还应本着“沼气不排空、沼肥不直排”的原则充分挖掘“三沼”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带来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增强沼气工程的经济实力从而为集中供气项目的运行蓄积更强的力量。

3.2.1沼肥转移消纳模式

沼气工程可借助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公司等相关服务机构的力量,利用真空泵、抽渣车、沼肥运输车等相关设备,为工程周边的农田、菜地、果园、花园、鱼塘等供应沼肥进行消纳,并按照所供应量收取一定的费用。此外,由于粪便的获得和运输较沼肥更为方便,沼气工程可与一些缺乏原料来源的户用沼气项目户达成协议,有偿为他们定期定量提供粪便型原料,使一些运行不良的户用沼气池重新健康运行,运行中所产生的沼肥由农户进行有效利用。

3.2.2沼肥就地消纳模式

“就地”消纳是指将沼肥在沼气工程配套建设的种植、养殖基地直接消纳。具体来说,沼气工程可租用工程周边的空地进行有效利用或流转周边的土地培育和建设与工程规模相当的种植、养殖基地,以区域特色农业为导向,综合利用沼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以大中型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种养的一体化。

3.2.3沼气高端利用模式

除了以集中供气的方式向农户提供沼气,沼气工程还可为沼气开辟出高科技含量的利用领域。

首先,可利用相关设备、采取压缩罐装技术对沼气加压装罐进行销售,使人们对沼气的使用可以摆脱时间、地点、使用量的限制,更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对沼气能的需求。

其次,可建设发电机房、安装发电机组,利用沼气进行发电。大中型养殖场本身就是用电大户和用电“必须户”,猪场的小猪需要保温,大猪在夏季需要降温等都需大量稳定的电能作保障。利用沼气进行发电不仅能够减少养殖场一定量的电费支出,也可避免因农村电网电压不稳定、故障多发等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发电产生的余热还可用于沼气池发酵系统的加温及工程自身采暖所需。

4、技术促进措施

4.1加速设备生产企业发展的技术促进措施

加速设备生产企业发展的技术促进措施大力支持科研攻关,实现设备材料、工艺的改良及性能的提高,引导技术研究重点为满足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阶段性的设备需求服务。省政府可直接鼓励支持有经济条件的企业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建造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引进人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省政府也可与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并根据具体的研究状况由政府拨付相应的科技研发资金。

4.2加速沼气工程发展的技术促进措施

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科研攻关、技术交流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引进,在施工上注重工程组装技术的采用,逐步实现工程的标准化施工以降低施工成本。在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大中型沼气工程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可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监测与分析,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曹茸.全国农村户用沼气达3050万户[J]..农民日报,2009.

[2]柴晓娟,杨红丽.沼液的施用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

[3]常春凤.政府干预经济的调控边界[J]..经济论坛,2006(9).

上一篇:盾构隧道断面测量技术浅述 下一篇:陶瓷太阳板与住宅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