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德育课课程评价初探

时间:2022-06-22 05:01:33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德育课课程评价初探

摘要:德育历来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同样如此。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探索中职德育课课程评价新模式,力求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真正起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中职;德育;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30-03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如今在职业高中里,分已然不再是学生的命根,考也不能再成为教师制胜的法宝。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既然是素质教育,就不应该再局限于以传统的纸笔理论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德育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对现在职高德育课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修改势在必行。

一、德育课程特点

德育位于教育之首,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导向和保障作用。对于德育课程的任务,除了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的、必需的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外,中等职业学校也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德育课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因此,在课程评价上,也应充分体现出这个特点。

二、传统课程评价体系转变方向

1.评价重点由重理轻情转向情理交融。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虽然一直强调德育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但在情与理关系的实践中往往重理轻情,出现情理不融,远离职业教育的校情和学情。因此,新课程评价体系应克服传统课程评价体系单纯依靠理论知识检验学生德育成果的弊端,让德育真正做到情理交融,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所特有的职业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思想教育。

2.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课程评价应以人为本,建立开放性的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就是“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课程的评价”,职校生素质只有得到用人单位、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才有实际意义。所以,德育课程评价可以通过社会各界、学校相关部门(如政教处、学生处),以及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实习单位、学生本人等共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对德育课程的评价。职三学生进行将近一年的实习期后在毕业前还要准备最后一次补考,这次考试对他们而言,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毫无意义可言。笔者考虑是否可以由学生的实习单位、家长及班主任共同对他们在实习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工作表现等方面给出综合的评定,将其作为德育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单纯的理论补考更有实际意义。

3.评价形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传统课程评价体系基本以理论考试为主,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命运,特别是各种形式的会考和统考,更是一根根残忍的魔杖。新课程评价形式应从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向由理论考试、课堂活动、阶段练习、主题探究等相结合的形式过渡,无疑是对学生综合德育水平的全面考核。在评价内容上也应丰富化:除了对课程内容必要的考核之外,也可以把德育作业本、主题班会、技能节活动,政教处、团委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形式列举:①收集整理类。收集青少年犯罪案例、收集身边的道德标兵、搜集行业中的优秀模范人物和本行业的职场礼仪;②设计制作类。求职简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书、手抄报、手工环保袋、环保宣传海报设计、营销策划书;③课堂互动类。模拟实验室:模拟法庭、求职现场、拍卖会、大卖场;辩论会、案例分析研讨、网络卫士、道德行为评价、知识竞赛,小品表演、职业风采大赛;④演讲讨论类。新闻会、故事会(哲理小故事)、演讲、时事开讲、热点追踪;⑤体会写作类。观后感、小论文。其他,如上课发言讨论情况(主要由教师及学生共同评价)、每次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4.评价方式由被动性转向自主性。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将一个学期课程的重点以复习提纲的形式罗列出来以后,要学生复习以后被动地接受考试。笔者设想,是否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课题,让他们饶有兴趣地主动探究性学习,以参与课题的积极程度及取得的成果作为考评依据。比如,在每学期初,将本学期考核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布置给学生,帮助学生设定必须参加或是选择参加的项目,也就是必考项和选考项。对于选考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参与,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与潜能,从“要我考”转向“我要考”,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5.评价手段由统一性转向侧重专业特色。传统评价体系无专业侧重点,所有专业统一试卷,很难结合本专业特色评价德育成果。教师在布置评价任务时,也应结合专业特点。例如,关于环保这一主题,广告班学生可进行环保海报设计,摄影作品比赛;服设班学生可进行手工环保袋的制作;旅管班学生可以设计宾馆酒店节能方案,等等,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针对各专业学生程度差异,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也可以适当拉开差距。对于程度好的班级,评价标准及要求可高些,而对于程度相对差的班级,评价标准及要求可放低一些。另外,有些内容的考评可采取合作性原则,如创业计划书,学生可以根据小组或自由搭配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能力欠缺的学生可以在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下顺利完成考评,而能力强的学生也能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新课程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根据每学期德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德育目标不同,评价形式及评价任务也应有区别,因而评价方法的侧重点有所差异。

第一学期教材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评价重点在于检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建议可以将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必考内容,评分比例在40%左右为宜,选考内容可以由创业计划书、纸笔测试、模拟求职现场、搜集本行业先进人物、求职简历制作等部分组成,每项比例在10%~15%不等,再加上平时的作业及课堂发言讨论参与情况,比例在20%左右,以此得出本学期的德育成绩。

第二学期教材内容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评价重点在于检验学生道德素质及法律素质,建议将知识竞赛、道德行为评价(包括父母、班主任评价及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必考内容,评分比例在50%左右,选考内容可以由职业风采大赛、寻找身边的道德标兵、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探讨、收集相关案例及事例等部分组成,每项比例在10%~15%不等,再加上平时的作业及课堂发言讨论参与情况,比例在10%左右,以此得出本学期的德育成绩。

第三学期教材内容为经济与政治常识,评价重点在于检验学生政治与经济常识掌握及分析应用能力,建议将纸笔测试、热点时事演讲探讨作为必考内容,评分比例在40%左右,选考内容可以由经济小论文、营销策划书、模拟大卖场、手抄报制作、时政分析等部分组成,每项比例在10%~15%不等,再加上平时的作业及课堂发言讨论参与情况,比例在20%左右,以此得出本学期的德育成绩。

第四学期教材内容为哲学与人生,评价重点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议可以将哲理故事会、演讲作为必考内容,评分比例在40%左右为宜,选考内容可以由观后感、辩论会、手抄报制作、畅谈人生感悟等部分组成,每项比例在10%~15%不等,再加上平时的作业及课堂发言讨论参与情况,比例在20%左右,以此得出本学期的德育成绩。

在德育任课教师评出的成绩基础上,也可将学生获得的德育荣誉、受表彰表扬情况、参与技能比赛获奖情况或主动提供有专业特色德育成果的作品作为德育课程评价的附加项,适当调整评分比例。教师也可充分征询实习单位、社会实践部门、校政教处、团委等部门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附加评分,客观公正全面的评出学生的德育成绩。最终考核成绩具体由德育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具体情况分配,总分100分,建议采用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级等级评分标准,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之,德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不是对原有体系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开拓和整合,使德育教育更有实效性,德育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希望通过恰当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增强法治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培养起正确的政治情感,提高积极参与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德育课真正起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上一篇:做好衔接工作 实现教学飞跃 下一篇:情景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