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撤销权之优先受偿的正当性与制度完善

时间:2022-06-22 04:08:31

论合同撤销权之优先受偿的正当性与制度完善

[摘 要]《合同法解释一》率先在代位权上突破了债的保全制度中传统的“入库规则”,实质上赋予了代位权人优先受偿权。因此有学者认为,对撤销权也应同等对待。笔者通过对立法、公平和效率等角度的考查,认为撤销权的优先受偿并不具备正当性。但基于实践中的确存在着进行撤销之诉程序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笔者在参考国内审判经验与外国立法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两点撤销权制度完善建议。

[关键词]撤销权;入库规则;优先受偿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041 ― 02

一、撤销权概述与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合同法》,撤销权是指在合同债务人实施不当行为处分其财产或对外债权,结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得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和第三人间的不当行为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债权相对性的缺陷。

撤销权与代位权一同构成债权的保全形式。传统民法在债的保全上严格遵循入库规则,即撤销权人胜诉时不能直接实现债权,而需把行使撤销权所得的财产返还债务人,再与其他债权人一起平等受偿。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连环债务的大量存在,存在着许多按照传统模式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情形。

《合同法解释一》第20条首先在代位权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入库规则”,实则赋予了代位权优先受偿的效力。但却并没有明确对撤销权赋予优先受偿权,引起了学者的争论。笔者将从立法、公平的角度分析不应赋予撤销权人优先受偿权,并且针对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关于撤销权之优先受偿的正当性分析

(一)基于立法的角度

1.从撤销权与代位权的差别来看

总的来说,撤销权的行使比代位权严格,因此无法像代位权一样优先受偿。

首先,从行使的前提来看,“债权人撤销权的目的在于保将证将来债务的履行,并非请求履行,仅应注重清偿之力有无,不必问是否已界清偿期。如果允许撤销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则在撤销权人的债权未到期的情况下,行使撤销权会对债务人的期限利益构成侵害。第二,相对于代位权,行使撤销权对第三人的影响更大。在行使代位权的情形下,债务人只是消极侵害债权,行使撤销权的结果对第三人而言差别仅在于权利行使的主体改变。而撤销权则撤销债务人从订立合同开始的所有行为,使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回复到尚未发生的状态,对第三人和交易安全的影响更大。

综合两点来看,撤销权虽属于债权人享有,但效果则归属于债务人。此处立法已经做了利益的平衡,因此再主张赋予撤销权人优先受偿权则将打破这种平衡。

2.依现行立法,撤销权人已获得相对优先的地位

在行使撤销权的情形下,债权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已现实地害及债权,即使行使撤销权成本较大,债权人仍会选择提起撤销权诉讼。而《合同法解释一》第26条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换言之,提讼耗费的时间、金钱、精力,是所有主张权利者的一般风险,而法律的规定使撤销权人转让了这部分风险,已是立法上有倾向的保护。

而且虽然撤销权人不能直接获得清偿,但通过撤销之诉恢复了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使债权人的利益实现的可能性大增。一旦债权到期,债权人可以立即向法院另行,要求债务人履行。如果债务人有再次转移财产的嫌疑,可以要求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直至判决,并且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相比于其它债权人撤销权人获得了信息优势和程序优先,能够抢先行使权力,使其他债权人难以“搭便车”。

(二)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考量

1.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

支持优先受偿规则的学者认为,平等仅意味着机会和竞争的平等,而不是预设结果平等。因此撤销权人优先受偿并没有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平等受偿权,而是债权平等性原则在撤销权行使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认为不然,采取入库规则并不等于片面强调结果公平。因为按照入库规则,不同的债权人仍然平等地享有的行使撤销权的权利,因此也只保证了机会平等,适用“入库规则”并不会造成其他债权人自动受偿。其他债权人如果想实现债权仍须通过债务人的任意清偿或强制执行等,同样需要付出成本。前已叙述,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实质上已处于相对优先的地位,忽视这些而只看到代位权人获得优先受偿权就直接类推出撤销权人也应享有优先权才是一种不公平。

2.基于司法效率与激励的考量

目前撤销权制度饱受诟病之处在于有学者认为,债权人进行撤销之诉的讼累沉重。对于债权人而言,其诉讼请求得到支持之后还需要另行提起违约之诉,而法院也需要重复审理。在此过程中,资不抵债的债务人可能已破产。既耗费当事人的财力和精力,又浪费了紧张的司法资源。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应辩证看待。首先必须承认,为保护制度的衔接无漏洞,我国的规定确实存在效率不足的情况。

但法律的激励制度并不是可以轻易设置的。法律赋予公民以权利,行使与否是权利主体的自由。因此在法律授权的基础上,再就权利的行使对权利人进行激励,这本身就需要思考其正当性。笔者认为,承认对权利行使进行激励的前提在于,行使权利过于困难或者行使权利的结果“收不抵支”,以致扭曲了权利人维权的意志。只有出现了此问题,才需要建立激励权力行使的制度。许多学者认为撤销权的行使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导致无人行使权利,从而使债的保全机制失去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笔者认为入库规则下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确在司法程序上存在手续繁杂的问题。但基于之前关于公平性的论证,笔者并不赞成入库规则导致撤销权人与其他债权人结果的观点。因此笔者认为应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提高诉讼效率,目前诉讼成本并没有高达要打破立法平衡,引入优先受偿规则来对撤销权的行使进行激励的地步。

上一篇: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