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环节探究

时间:2022-06-22 02:02:27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环节探究

一、确定实验课题

数学实验课应选择具有规律性、开放性、实验性、生活性的课题,课题内容以数学教学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课题丰富的内容和延展性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我们选择生活中常玩的“抛掷硬币”作为实验课题.课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在实验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对投币后正面、反面朝上的概率进行统计,了解这个游戏的规律性,因为该实验贴近生活,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实验场景

创设实验场景就是给数学实验探究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场,通过游戏导入、生活场景导入、故事典故导入、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实验场景进行正迁移,引出实验课题.实验场景的创设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实验课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在情趣化的课堂氛围中思维更加活跃,自主合作探究兴趣更加浓厚,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乘方问题时,我设定一个五子棋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第一个方格放1粒米,在第二个方格放2粒米,在第三个方格放4粒米……依此类推,每进行一格,就放上一格的平方数的米.问要把这个棋盘放满需要多少粒米.五子棋是学生常玩的游戏,这样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的过程也充满了情趣,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掌握了乘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科学合理分组

数学实验是学生合作探究的一种方法,它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实验分组一般以4~6人为宜,在分组中既要遵循学生自主合作的原则,又要照顾到班级中优秀生和后进生,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即不同小组的人员实力比较均衡,同一小组中学生能优势互补.小组间学生要进行角色分工,如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统计者、报告者等.经过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四、开放合作探究

五、科学评价反馈

数学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验的方法、过程、结论、发现问题能力、合作意识等的综合评价,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兴趣.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大家总结,并在此结论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思考是否会有更好的方法,在实验中学生验证了什么数学定理、公式或者数学命题,请学生讲出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从而对通过数学实验建立数学思维模型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实验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是通过实验、探究、交流、反思的一个往复循环过程完成的.数学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形成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建立有效链接.同时数学实验也是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过于干涉,而是通过科学引导、情趣激发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