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最值得期待的新生儿

时间:2022-06-22 12:04:53

新医改方案――最值得期待的新生儿

当“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时,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7年的两会上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面对众多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高部长明确表示,2007年,新的医改方案一定会出台,并且这将是一份涉及医改的政策、任务、目标和措施的具体方案,涉及基本医疗保健、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障、医院管理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

中国医改成为引起全民关注的世界性难题

从2005年开始,中国医改问题上的全民发言,成为抹不去的社会记忆。从学者抛出“医改不成功”,到新医改拟定的“英国模式”;从哈尔滨天价医药费到“欣弗”事件;从医疗界反商业贿赂到某地医务人员戴钢盔上岗;从14部委医改协调小组成立到发改委全民征集意见等等,凡是与医改相关的事或人,都会引起公众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当经济、社会、法律、医学各界学者纷纷加入讨论,当宿迁医改等地方试验至今没有定论,当政府相关部门下调药价遭来或褒或贬的评价时,这表明:医改已不再是单一领域的问题,作为世界性难题,它考量着决策者们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治理能力。

谁让新医改方案半遮面?

多部门参与难于沟通,是制定医改新方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操作层面的难题。

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经细算过一笔账:医改至少涉及十几个部门的工作,除了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以外,医疗保障涉及到劳动保障部,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到发改委,医疗价格等问题涉及到物价局,医院平常的开支补贴涉及到财政部,医疗救助涉及到民政部,医疗人才的培养和附属医院的管理涉及到教育部,医疗市场医疗广告涉及到工商局,药品的质量审批涉及到药监局等等,各方沟通效率低。有研究者尖锐地指出,方案之争实际上是权力之争、财力之争。

来自老百姓的医改呼声

医改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医改新方案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听官员的意见,可以听学者的意见,但最重要的是应当听一听普通百姓的意见。

张玉柱(某公司总经理):我们不是要拒绝市场,而是需要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市场。比如说,一盒出厂价仅10元的药,到了患者手里,变成100元,能说这是“市场”的作用吗?现在的医疗出了这么多问题,有很多比市场化更严重的原因。比如说,从业人员的道德。我前段时间去医院看一个朋友,旁边床位的一个病人是自费的,什么病因都没确认,管床医生就让他做艾滋病和甲、乙、丙肝检查。病人问要多少钱,管床医生冷冷地回一句:我只管看病哪管多少钱?不管是不是市场化,该做的检查都是要做的,但问题是哪些检查真的要做,这就要看医生的操作。

张可(某保险公司职员):我认为真正的公益性首先是要让更多的人纳入医保的范畴。我们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很多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我认为,坚持公益性为主导,就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要从制度设计开始。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医改的目标是明确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但其实现路径却有多种选择:是采取政府直接负责提供医疗服务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英国模式)”?还是借鉴第三方购买服务的“社会保险”制?

只有确定路径,才能讨论政府财政投入投向何方、公立医疗如何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如何建立、社区医疗如何发挥守门人作用等等更细节的制度设计。

尽管新医改的整体方案还在酝酿中,但“社会医疗保险”制将成为新医改的主旋律。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见端倪:2007年要重点进行四项医改,其中两项就与建立医保制度相关,即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上一篇:本刊首席医学专家郭述真教授和读者朋友谈健商 下一篇:让足疗赶走你的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