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现在时:第二居所

时间:2022-06-21 10:40:31

选择第二居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 2003年11月报告

第二居所并不单纯是一家拥有的第二套房子,它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候,购买第二居所与经济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反直接受到人们生活观念的左右。在国外,并不富裕的家庭也会买第二套住宅,过上“5+2”的生活。中国人一向没有这样的生活传统,再加上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外部条件还不够充分,比如闲暇的时间并不充裕、休闲的时间也不见得固定、一到节假日往返于郊区的道路就拥堵不堪、私车拥有还不够普及,种种原因使得第二居所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想。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观念的变化,第二居所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第二居所开始流行

近一段时间,每逢周末,人们到郊区度假的越来越多了。经常听到有人说,周末我去怀柔了,周末我去密云了。事实上,一到周六的上午,去往郊区的道路就出现拥堵现象,到周日的下午,回城的道路也会上演同样的一幕。有资料统计,近日来,每逢周末,通往密云、怀柔、昌平、大兴等郊区县的几条国道车流量都会比平常高出两三成。在这些度假的人当中,有一部分是找一个宾馆、度假村小住,也有一部分是专门去自己在郊区安置的第二居所。有人说,第二居所开始流行了。

尽管北京人的第二居所是现在才悄然流行的,但是提出第二居所的概念,却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1999年,龙山新新家园以第二居所的定位亮相,成为北京最早的第二居所社区。那时,第二居所的市场销售状况并不理想,因为人们在观念上的认同还没有达到。现在,龙山新新家园的260多套联排住宅全部售出,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第二居所开始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制约第二居所发展的瓶颈

除了受到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从外部因素来说,制约第二居所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第一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要达到一个中等的水平,不见得很富有,但是不会为再买一栋房子和养一栋房子而感到拮据。从这个层面来说,在中国,很多城市居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像北京、上海、成都的居民,有很多人就在购买第二居所 。

第二是交通状况。人们通常会把第二居所的位置选择在距离城市有一段距离的郊区,往返于城郊之间的交通状况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像北京这样,城市局面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道路不畅,那么交通问题就成为了制约第二居所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第三是私车拥有量。去第二居所度假必须要拥有私车,目前来看,在中国北京和成都的第二居所发展比较快,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城市的私车拥有量比较高。

第四是自然环境。如果说以前人们购房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位置和交通,那么现在人们对第二居所的释义更多的是拥有绿色、阳光、清新的空气。而自然环境是一个城市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这也成为制约第二居所在某个城市发展的又一关键点。

第二居所不等于豪华

似乎说到第二居所,就让人想到了别墅、Townhouse,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第二居所并不等于豪华。既然第二居所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居住的需求,是一种修身养性、充分放松自我的居所,那么,心态上的闲适是最为重要的。这个房子如果过于奢华,对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是没有帮助的,相反会增添浮躁的心态。

目前,一些拥有第二居所的人也认同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第二居所是越经济越好,不要豪华,只是用来度假、休闲的。花几万元钱,买一个农家小院,空闲时到这里来拾一点乡村野趣,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第二居所呢?有一个老先生,花了四万多元钱在康西草原附近的村庄里购得了一座农家小院。每年酷热时,老先生便约上几个知己,告别都市喧哗,到农家小院住上十天半月。树下支桌,边饮边聊;听林中鸟鸣,拾草原野趣,很是逍遥自在。老先生说,买个第二住宅不必要花多少钱,因为它只是用来小住的,只要自我感觉舒畅就行了,大把大把的金钱花在这里就失去意义了。

第二居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抛开钱的问题,人们选择第二居所,似乎主要受制于自己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你有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有没有静心养性的心理需求,有没有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就决定了是否选择第二居所和选择怎样的第二居所。

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是拥有丰富精神生活和平和心态的人,会选择朴实无华的第二居所。这里可能是一个与喧嚣的城市相对隔离的地方,有一片心灵上的净土,有几个没有任何功利交往的邻居和朋友,有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空气,有简简单单的床,有干净的地面,这一切也就够了。什么叫做休闲,什么叫做放松,就是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真实和贴近自然的状态,而能够给你带来这种状态的房子,才是真正能够满足人们度假休闲需求的第二居所。

所以说,选择第二居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上一篇:做真正伟大的公司 下一篇:头有领空,脚有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