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小组讨论中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06-21 08:23:36

中学英语小组讨论中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在当今新课改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受到了许多英语老师的青睐,学生们也乐于接受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其实践运用和操作过程中,小组讨论这一活动形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规范这些问题,使得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本篇文章重点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 小组讨论 问题 解决办法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1],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和缺乏沟通的关系[2],因而合作学习成为当今世界上颇具影响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3]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和独立性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和策略[4]。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形式是小组活动[5],因而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中学英语课堂,现已被广大英语教师采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小组讨论易出现的问题

1.讨论中教师调控过多或过少,或者教师相应的课堂控制能力有限。小组讨论是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如果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活动之前错误地预期了讨论的时间,在学生讨论刚刚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要得出结论之前就过多地横加干涉,学生的讨论就会戛然而止,不能达到讨论预期目标;相反,若教师在讨论时没有任何干预,只是在讲台上等待讨论结果或者只是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则无法发现整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且相应的做出调整。

2.讨论的效率低下,讨论过程中学生容易散漫,不能关注于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情况下,老师给出的讨论题目不明确,或者是给出的题目过难,且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知识背景输入,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讨论;或者是题目过易,学生没有兴趣讨论,所以在讨论时就会出现说闲话、聊天等现象,讨论本身变成了并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的活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合作探索获取问题的答案,还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3.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的职能分工不明确,有可能会导致中等生或差生的参与性不高,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讨论,其他学生只是在最后结果展示时随声附和,小组讨论变成了班里几个优生在主导整个讨论过程,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中等生或差生的积极性,优等生也会感觉这样的讨论浪费时间、没有意义。

4.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使用汉语,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目标。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小组讨论。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目的不单单地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努力探索问题答案,还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将讨论的问题用英语表达出来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讨论过程用全程汉语或极少英语得出最终结论,再将结论翻译成英语。这种方式的讨论学生并不能将自己暴露于一个英语交流的环境,讨论预期达到的作用也大大削弱。

5.讨论结束后讨论展示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首先,在展示的过程中可能每次都是英语水平高的同学去表达,那些英语水平低的同学即使积极参与了讨论,或者是在讨论中有不同与别人的新奇想法也没有机会向同学们展示。其次,在其他小组展示时,许多学生还沉溺于激烈讨论的氛围中,或者是自己小组展示的最后润色中,并不能仔细聆听、思考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组与组之间不能做到充分的相互学习。

二、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1.教师应该找到相应的可讨论点,或贴近学生生活,或紧跟时代潮流,使得学生有兴趣讨论、有能力讨论;并且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6],因而在讨论之前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输入,使得小组成员在讨论前能够明确讨论的内容、目的,从而确定讨论及展示的形式以及做出相应的组内分工。

2.小组成员应控制在4-8个,并且分工明确,有组长、记录人、发言人以及计时员,组长应该是小组内相对而言英语水平最高或者是班长、学习委员等组织能力较高的同学[7];记录人应该负责记录并整理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思想的火花,使得小组在最终的展示环节中有相应的参考,不会遗漏重要信息。最终的展示也不拘泥于一个发言人,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是整个小组,对于一些困难的表达可以让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展示,一些需要表演性且对英语水平要求并不严格的问题可以邀请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展示,这样可以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计时员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应该及时地提醒组内成员各个活动的展开时间,不会有时间已经到了但是讨论还没完成的结果。这样一来,分工明确,并且每位同学都有存在感。

3.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小组讨论以学生的讨论为主,但是教师的作用已不容小觑,教师要做到“转”、“看”、“听”、“说”。“转”,即教师要不停地在教室内走动,不能只是在讲台上机械地等待小学生讨论而不给与相应的调控;“看”,即教师要观察小组间的协作情况,观察同学们是否明确了讨论的目标,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到了讨论中;“听”,即教师要仔细地聆听是否小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尽可能多地使用了英语,是否有学生开小差或趁讨论的时间聊天、偷懒;“说”,即教师随机应变对于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作出调整,如适当地提高或者降低讨论的难度,给与恰当的提示,或者是提醒学生时间的掌控等,做好协调者、帮助者的角色,以提高讨论效率。

4.小组讨论必须有相应的讨论规则,制定可行的奖惩政策。若出现极个别学生讨论,其他学生聊天、说闲话;讨论中不能做到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在其他小组展示时没有做出及时、有效地反馈等现象,都应受到一定的扣分或惩罚。相反,在展示中小组推荐平时沉默寡言、腼腆内向的同学展示或者在其他小组展示时给与及时的赞同或质疑应该有相应的奖励。

5.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有团队意识,发挥每位同学的长处,给每位同学均等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中等生、差生参与讨论,因为参与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参与的经验给人一种内在的满足感[8],这可以提高中等生、差生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发言结束后老师应该给表现好的小组相应的奖励,且给出自己认为更加合理的答案,在学生的讨论结果与老师的推荐答案之间应该有相应的引导与过度,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而讨论,讨论的结果有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合理的答案。

小组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中也要认识到小组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规避、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小组讨论合理、高效有序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活动中,教师也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式,因时因地制宜,因而,一线教师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活动的探索中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森.教学交往观的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北京:教育研究,2002(9).

[2]靳玉乐.教育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8:177.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7.

[4]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133.

[5]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130.

[6]Barrows, Howard S, and Tamblyn, Robyn M, B. Sc. N.[M].Problem-Based Learning, Publ.1990.

[7]杨恩杏.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3(2).

[8]Stephen D,Brookfield,Stephen Preskill.讨论式教学法[M].上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下一篇: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