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研究

时间:2022-06-21 05:54:49

搭建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研究

基金项目:大连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2011012)

[摘 要]新世纪教育高速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构建合理、完善课程平台;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三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进行探索,旨在为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新的尝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 培养实践能力 平台

一、前言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等学校应积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摇篮,担负着培养面向基层的体育教师的重任。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注重竞技能力培养的模式已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处于基层的学校体育工作而言。实践证明:要适应基层学校的体育工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因为,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师人数少,且专门人才相对更少,一旦成为学校的体育教师,就成了一肩挑,所有体育方面的事务都由体育教师负责。如教学工作、运动训练工作、裁判工作、指导比赛的工作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培养自己的体育实践能力,以谋求适应基层学校的体育工作。

本研究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研究,真正辅助人才的长期发展,能缓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来自社会各种工作压力,同时为体育专业在培养人才实践能力模式方面提供咨询。

二、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实践能力指主体有目的地自觉地把握客体的能力,以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发展基础和前提条件的,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体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认为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能力(讲解示范能力、运用教法的能力、观察分析与纠错能力、编写教案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三、体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能力是指要具备在各个相应方面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动手、动脑能力,即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生活服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实习

首先,教育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全面检验和提高。据调查,无论高校还是实习学校都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定位于教学实习,教学效果成为判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无法解决和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地全面锻炼。其次,教育实习学时偏少,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实习的质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实习的总时间不足总学时的5%,目前除少数体育院系的教育实习为10周外,其它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都为6周~8周。按常规,试讲1周,到实习学校听课1周,最后总结l周,而实际投入实习的只有5周。在这短短5周内要对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业余训练、体育竞赛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实习是有困难的,如果再遇上实习学校其它活动多,教育实习的质量就很难得以保障。第三,找工作和考研困扰着实习生。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同学一上大四就忙于联系工作,有的同学到实习学校只报一下到,给指导老师打个招呼就离校;而实习期正好是考研究生的冲刺复习阶段,导致了这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实习而分心去复习,这都难以保证实习质量。

2.技能训练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普遍将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只停留在口头或理论阶段,如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裁判工作、运动训练、场地设计、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这些实践技能类的课程,往往只进行理论讲授而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教育实习阶段来完成和实现,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分割开来,缺乏系统、完善的实践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和体系。

3.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时间不定,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起到为实习作准备的作用。教育见习往往注重体育课的组织与教学,忽视课间体育活动、业余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组织的了解和学习。

四、搭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构成要素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依据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考核评价三方面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探索。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基础,是能力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因此,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也是培养、提高能力的源泉,能力是带有实践性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必须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建立起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因此,这三种要素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正确协调好这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

教学是课程、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结合体,只有当课程内容、结构更完善、更合理、更切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课程结构,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师要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适时更换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时代特征,探寻体育教学规律及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的科技含量。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其检验的标准就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一是探索新的知识整合方法。强调体育科学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和知识整合,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人为割裂,同时以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为主线进行教学,使学生一入校就能接触到中学体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知识。二是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学内容必须灵敏、动态、开放地反映科技进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把体育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参照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创造性信息加工能力,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判断、比较、评价,力求体育教材体现基础性与时尚性、科学性与实用性、普及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

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法、效果展示法、教学比赛法、角色转换法、创造学习法),从多途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去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启发和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规律的机会,培养学生多元式的构思能力,不断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阶段的多种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完善教学过程。

2.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学习理论也已经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地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的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离不开实践教育的熏陶与磨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举的策略,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俱乐部、教育实习三方面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1)课堂教学实践

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课堂教学实践包括:讲解示范能力、运用教法的能力、观察分析与纠错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创新能力。

(2)课外教学实践

课外教学实践包括两部分:课外活动和教育实习。课外活动学生通过成立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在教师指导下,策划、宣传、组织并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在校内担任各俱乐部的授课工作。这样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通过俱乐部的学习,学生在提高本技术、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专项实践能力。教育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综合实践必修课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课外教学实践主要包括:运动训练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科研能力三个方面。

3.建立发展性的考核评价

根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要求。因此,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应当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建立起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专项水平,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重点体现对学生将已学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的能力培养。考试评分的内容及权重为:教师评分(技术动作30%、教学能力10%、课堂表现10%、理论知识20%)学生评分(技术动作10%、教学能力10%、自评10%)教学过程中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课堂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纠正错误、测验、评价等体育课的考试和评分,根据上述的评价指标和权重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采用师评、学生组间互评,学生组内互评、学生自评、师生共同讲评等方法,并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严格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保障。

五、小结

1.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发展不断精选教学内容,整合探索新知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重视课堂教学实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组织课外活动以及俱乐部的方式,使课内外相结合,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功能;建立完善的教育实习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严格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保障。考核方式要真正反应学生的专项水平,采用师评、学生组间互评,学生组内互评、学生自评、师生共同讲评等方法进行培养。

(作者简介:藏亚欣(1991―) ,女, 辽宁盘锦人,本科生,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学习。

通讯作者:高勤(1971―),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工作。)

上一篇:从《杜拉拉升职记》看电影植入式广告之效果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