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

时间:2022-06-21 05:54:38

以情感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

摘 要: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小学生熟读背诵古诗文,可以将书面语言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语言。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情感教学能激发背诵兴趣,促使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文、名篇佳作,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体现语文素质。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规律,结合情感教学,采用以下四条途径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背诵效果;以情激情促读,体验背诵的愉悦;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背诵的兴趣。

关键词:情感教学 小学生 古诗文

一、情感教学,激发背诵兴趣。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 李吉林曾说过:“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蔡起福《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行动。因此,让“情感进入课堂”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故此,课堂教学我们除了善于借助激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可亲的举止,即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之外,还通过幻灯、录像、光盘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来诱导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认识,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实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情感教学,挖掘背诵潜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在古诗文情感教学中发现,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有极大的兴趣。课堂上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思维相当活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读诗后,能说出不同的理解,谈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认识更为丰富、深刻、主动,由于情感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纯复诵,死记硬背为主动参与,乐于记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提高了背诵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以情感教学为主线,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四条途经: 1、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诗文的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所谓理清线索就是让学生明确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记忆的网络,背诵起来就比较容易。2、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背诵效果。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里说的“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重点词,它可以提高背诵的效果。如我们分析朱熹的《春日》时就是抓住“新”字作为“支撑点”。告诉学生: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由“寻”而“识”,步步深化,而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是一首有哲理的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就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学生便听懂、读透了。3、以情激情促读,体验背诵的愉悦。背诵必须通过出声的朗读,再加上手抄,那么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教师重点和学生一起探究――诗人在枫桥夜泊的时候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尤其后两句,请学生想象动静结合的意境: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从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让学生欣赏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学生在背诵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声朗读,加深记忆。4、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背诵的兴趣。课前把诗文输入电脑或准备好教学光盘,在学生兴趣的时候可以在反复识记的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不等背得非常熟练就尝试看作回忆。遇到背不下去了,打开电脑就像翻开书一样看看,易错的地方用红字出现,非常显眼,一目了然,只要插入重现,既调节背诵的兴趣又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突破,记忆深刻。

三、情感教学,丰富背诵内容,拓宽背诵空间。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但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它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充实人的认识内容。我们认为“情感”不仅是驱动孩子主动发展的纽带、手段,更是主体性发展课堂的教学目标。情感教学使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有极大的兴趣,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的需求,而且使学生增加记忆力,活跃创造性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注意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加强背诵指导,重视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力求在整个过程中把老师的情、学生的情和作者表达之情融为一体,通过教学关注学趣和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激励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课堂所学的背诵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名言警句,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丰富充实自己,在写文章时下笔如神,必要处引经据典,体现语文素质。总之,背诵作为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切不可忽视。我们一定要抓住小学这一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储存知识,加深理解,随时体会,这无论在哪门学科中都是重要的。对于语文学科,提高语文素质尤为重要,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乃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都需要几十首、几百首诗篇熟记于心中,如果忽视了背诵优秀传统名篇、经典之作,学生大脑中没有储存上百篇优秀文字,口不能说,手不能写,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

上一篇:转变观念应对物理新课标的新要求 下一篇:你的斑斓,我的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