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创新

时间:2022-06-21 12:46:21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08-01

摘要:美术学科教学创新是建立在美术学科基础上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自身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驾驭课堂的形式等。

关键词:创新;美术;教师自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知识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可见,靠教育教学推动知识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大众共识。目前,教学如何创新在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中不无讨论与探究。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如何在给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同时,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创新呢?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因此,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 带动和感化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思想观念要由只要“学生学”向让“学生乐意学”的观念转变。过去的理念认为,教师的“圣水”,不管是强行灌注学生体内,还是被学生伴有“阵痛”的吮吸,只要“水”能到达目的地就行,要求教师只要能驾驭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就行。然而,现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总量急剧上升。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向“流动水”转变;要求“桶里的水”在倒出来的过程中既顺畅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流出来的“水”又甘又甜地浸入学生的心田。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做到时刻关注教育发展动态,跟进时代的教育理念,吸取理论精华,为我所用,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博学多通、魅力感人。

教师自身人格魅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形成,学习态度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应做到博学多通,一专多能。不仅在本专业上学识渊博,技能过硬,还要在文学,音乐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对象,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充实自我,把更多的美术技能技法传授给学生,引领学生在美术学科知识领域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课堂又是教学的主力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巧设“潘多拉魔盒”一样的课堂,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刺激学生求知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的兴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一)以“懒”培“勤”(“懒”教师、培养“勤”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找准自己角色,还给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欣赏,技法学习,观察模仿中不等不靠、“自谋出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如:我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课教学中,首先我并不直接讲解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及传达的信息等,而是把搜集的中国画和其他西方绘画与之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先观察讨论后,有的学生很快就会提出问题,牛头下的妇女,眼睛为什么画成掉下的两滴泪水,此画如果采用写实画法,效果会怎么等。然后再根据问题,引领学生逐一解决。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那种急迫知晓谜底的神经被触动,并不时的参与争论,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效果。

(二)以境激趣。

丰富多彩的课堂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大脑神经时刻处于兴奋状态,获取知识的欲望倍增,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如:《面具设计与制作》一课,课前我将美术教室装饰一番,在墙上挂上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制成的面具,学生一进教室,就想试戴,总是东摸摸西瞧瞧,那种好奇的心无法形容,尝试制作的激情高涨。课中富有幽默的讲解与引导,使整堂课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戏曲表演,有模有样的姿态,更让人赏心悦目。

(三)变主导为互动。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好比一出戏,教师唱、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演什么、看什么。这种“摆棋子”般的随从学习方式,千人一面的课堂,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科,只有学生高度、平等的参与,才能领会其中内涵,形成个性风格。因此,教师的独角戏应向集体舞转变。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想象的空间,与学生共同探索、一起进步。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不同优点,这个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不受束缚,智力才会得到拓展,学习的积极性才被调动,自信心才得到增强。

三、教学内容创新。教材是教学的指引性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看到美术教材的指导性,也要看到它的片面性。美术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教材的驾驭者,不能把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索取知识的源泉。那种照本宣科,一字不漏,缺乏创新的课堂教学,已违背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作符合自身教学的修改或补充。这种修改或补充只要与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无冲突。在“标准”的指引下对其进行添加、删减,使之便于实施,易于接受、理解和消化就行。换言之,就是将教材内容删减化,降低难易度,让学生学习兴趣不受打击;将教材内容添加化,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将书本知识地方化,让学生觉得事情发生就在身边、材料就在眼前,尝试的机会不会丧失。

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包含地方资源引进的创新。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间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农民画、民族蜡染、民间剪纸、刺绣、陶艺等。把这些艺术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对美术创新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初中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生活中接触这种艺术的机会不少,对家乡文化艺术情有独钟。开创这样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家乡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鼓舞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美术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我校地处十大名陶牙舟陶的故乡---牙舟镇,这里出产的陶器古朴典雅,晶莹剔透,美观大方,历史悠久,被这里的人视之为贵州民族之魂。将其引入课堂不仅对材内容是一种补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总之,美术学科教学创新是建立在美术学科基础上的创新。创新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因此,美术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总结,提高自我,才能让美术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主编:夏谷鸣 任美琴 周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教学行为的创新》 主编:冯静。

[3]《中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传承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寻》主编:兰岗 江西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幽默与和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英语课堂 下一篇:浅谈多元智能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