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可追溯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6-21 12:25:15

我国食品可追溯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福建省以及整个海西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借鉴价值,对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可追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选取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以福州市的消费群体在使用溯源系统过程的切身体会为出发点,分析福州市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食品可追溯的全面推进工作提出建议。通过到超市、企业实地考察,访谈,以及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73份,其中有效问卷939份,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庭主妇、退休老人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士,调查区域分布在福州市的东西南北片区。根据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结果,对福州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的认知度,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同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结论,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 溯源系统 福州 抽样调查 全面推进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向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何使老百姓吃得放心是各级政府及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1]。如 "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地沟油、塑化剂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相关对策: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立法之外,我国从国外引进食品溯源系统,并在各大城市进行试点应用,并快速推广。食品溯源体系的定义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从各个环节上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福建省食品溯源系统的试点应用现状

食品可追溯的含义:通过记录原材料和有可能成为原材料的食品组成成分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信息,对食品进行跟踪,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2010年2月,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由福建省经贸委牵头,福建省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在福州新华都和福州永辉集团所属的7家超市率先启动。2010年6月,肉类纳入可追溯试点[2]。

经过2011年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截至2012年3月20日,我省已在9个设区市城区基本实现了猪肉的可追溯,而在今年,还将把猪肉可追溯拓至县级试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来自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最新消息是,我省将扩大试点企业范围,并推动可追溯水产品今年上半年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按照我省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我省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可追溯,逐步形成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环节有准出制度、流通环节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志和身份证明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3]。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闽委〔2012〕1号)提出的“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求[4],结合我省渔业生产实际,我厅在继续抓好2011年省水产品可追溯10家企业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新增15家企业参与2012年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并制定2012年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5]。

2012年11月初,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福建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2014年实现全省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区屠宰、批发、零售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2015年在全省设区市城区全部实现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

二、食品可追溯应用现状的调查方案

(一)食品可追溯应用现状的调查方案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溯源系统的认知度和使用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以福州市为例,了解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地区食品溯源系统的普及、应用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是否需要加大对食品溯源系统的普及宣传提供量化依据,根据实地调查结果以及消费者的实际反映情况对进一步推广食品源系统的应用和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建议,为闽委[2012]1号提出的“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而服务。具体地讲本次研究要对以下问题作出回答:

(1)福建省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普及、应用状况

(2)市民众对食品可追溯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3)民众认为食品可追溯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4)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在推进食品可追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包括两部分:

(1)有关福州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

这部分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福州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包括各大超市、卖场的已应用状况,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情况。调查主要采取案头调查法。

(2)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调查

这部分主要调查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以及使用的满意度。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福州的七个行政区进行划分,每个行政区抽取一个超市(已试点食品溯源系统)为片区中心,以此超市为中心,对超市消费者及周围民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3.调查实施安排

(1)调查人员

对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由本人进行调查,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由本人以及帮助本人进行调查的调查小组实地随机抽取民众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调查范围

按福州的七个行政区进行划分,每个行政区抽取一个超市(已试点食品溯源系统)为片区中心,以此超市为中心,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

《关于食品溯源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分为一、基本信息和二、食品溯源系统试点应用的现状,三、民众对溯源系统应用的建议的调查这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具体内容涉及:(1)民众对“食品安全与可追溯”的关注度(第1~3题);(2)民众对“溯源系统和可追溯食品认可度(第4~6题);(3)民众对食品信息获取需求(第7题),解决着眼于系统应该为民众提供什么信息、哪类信息;(4)食品可追溯的时间范围(第8题),解决多长的可追溯时间更适合民众;(5)食品溯源的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第9题),解决民众最喜爱什么溯源方式,以及应该拓展哪些查询方式;(6)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各方面的满意度(第10题),具体包括:所覆盖的食品食品种类、应用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信息的详细性、可溯源食品的价格五个方面。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与样本分析

(一) 福州市“溯源系统应用现状”作为调查对象的选择

1.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福建省以及整个海西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借鉴价值,对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可追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0年商务部和财政部确定的第一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市10个城市中没有福建省的城市。福建省食品追溯体系相对以上所列城市起步晚,而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福建食品可追溯试点的先锋市,相对于西部地区,食品溯源体系起步较早,所以福州市在推进食品可追溯的过程中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对全国食品可追溯的全面推广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近年来,福州市工商部门从保障海西福建省会城市食品安全大局出发,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着力完善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监控,提高食品流通追踪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7]。福州市推进食品可追溯的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地区的有效借鉴。

2.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更好地营造食品安全环境,促进闽对台食品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2012年2月6日省农业厅海峡处数据显示,2011年,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5个,合同利用台资1.4亿美元;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37个,合同利用台资30.9亿美元,实际到资17.6亿美元。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8.1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其中,对台出口7.02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对台进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0%;对台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均居大陆各省市首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维持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保障对台食品贸易健康发展必要条件,而福州市作为对台食品贸易的重点城市,对福州市食品溯源系统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促进两岸食品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选取福州市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具有代表性和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二)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福州市七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各抽取的已进行食品溯源系统试点的一个超市,如:福州市鼓楼区选取西洪路的永辉超市及其附近片区。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之外,本人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象包括试点超市的售货员、消费者以及包括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老人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士,年龄分布范围广,文化程度涉及到各个层次。

样本涉及各个年龄段,女性比例略大于男性,年龄在25~54之间的女性占样本总数的63.33%,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对食品,特别是食材比较了解,一般都是家庭的食材购买者,对她们调查的结果更有可借鉴性。当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客观,此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样本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的样本覆盖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暂无工作人。员以及退休人员,文化程度涉及从高中生以下至研究生以上各个层次。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样本分布比较科学,所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四、食品溯源系统在福州试点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福州市民众对“食品安全与溯源”的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

福州市民众对“食品安全与溯源”的关注度的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帮助我们了解福州民众对溯源系统的关注度,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是政府的工作,也需要群众的参与。只有民众都了解了食品溯源系统,真正去使用它,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我省的食品可追溯进程,为海西地区的食品安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监管。因此,本次研究调查了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以下是调查结果:

46.7%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50.0%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比较关注,只有极少数(3.3%)不关注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高。由此,可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利民的实事。

而近几年来,我国民众在经历了多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心中对市场上的各类食品的安全状况有所评价,就此本次调查的结果如下:

肉类食品是民众“最不放心的食品”, 42.2%的民众认为目前食品市场内食品最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是肉类,调查过程中很多民众反映近年来如瘦肉精等肉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肉类食品从养殖,生产,加工一系列的监管需要加强。肉类是我国人民主要的副食品,是人民生活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加强肉类食品的可追溯尤为重要。在肉类食品之后,民众比较不放心的是乳制品和水产品,分别占25.0%和23.4%。

民众对食品溯源的了解度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对食品可溯源制度、体系或食品可追溯系统熟悉的消费者仅占6.7%,有53.3%的受调查民众了解一点,而又40.0%的民众反映根本没听过相关概念。说明有关部门还必须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这样才能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

上一篇:简述食品添加剂的利弊及其使用 下一篇:论钢管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