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21 03:24:02

体育运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体能。实际上,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人们要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那么,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青少年身心愉快,并能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手段。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智力功能

长时间地进行脑力劳动后,通过体育运动有益于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青少年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分析等心智能力的健康发展,并可使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能开发具有促进作用。智力功能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

在运动环境中,有助于青少年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同时,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也得到加强,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的袖珍模式,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在体育运动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或者意外等)和主观困难(如紧张、畏惧、失意、疲劳等),这当中包含了来自生理、心理、体内、体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和磨炼后,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勇敢顽强、勇于战胜一切的良好意志品质。从运动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往往可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对青少年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运动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人的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青少年在参加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按照项目竞赛规则共同参与,在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同时,又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享受获胜的喜悦,忍受失败的心酸,共同体会体育活动的无限乐趣和体育文化的内涵,使青少年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使其个性日趋完善。

四、改善机体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

五、治疗心理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80%的人认为体育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消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做跑步试验。发现跑步能成功地减轻青少年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且发现适当的步行(达到最大吸氧量的35%~65%)亦能降低焦虑状态的血压。

六、调控情感情绪。及时发现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碍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青少年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青少年作跑步试验,发现跑步能成功减轻青少年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普遍体会到,打打球、跑跑步、练练拳等,会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

上一篇:对公路自行车训练的体会 下一篇:少年棒球运动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