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会逆向发展吗?

时间:2022-06-21 12:32:34

你的孩子会逆向发展吗?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身体虽然变高了,体格也变好了,但实际上,身体的筋骨或是健康状态,反而变差了。同样的,现代的孩子所接触的,虽然比以前的孩子多,但相对的,因为基础能力退步,学习能力反而落后了。

不久前,看到一篇有关小学生学习能力降低的文章。文章指出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有下降趋势,因此需要新的教育方法。可是,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不免产生了少许疑问。

现在的小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年代?他们是经历过并接受了几年前掀起的英才教育、早期留学、创造力教育,以及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孩子们。他们经历了新世纪教育,因此照理来说,他们应该比上一代的孩子拥有更卓越的能力才合理。可惜,事实上,这些孩子的能力甚至不能达到平均值。

当然,我并不想将这些孩子的能力用考试的分数或者其他数据去评价。但是接受过创意教育和英才教育的孩子,创造力反而降低,学习能力也在降低,这实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老实说,依我看来,孩子们的能力从以前到现在,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或者说,现在的孩子比起以前的孩子,事实上拥有更多的知识。

举例而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孩子对电脑毫无概念,但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不懂电脑的。随着科技的发达以及媒介的发展,从前没有的,现在都有了;从前不知道的,现在都知道了。换句话说,现代的孩子与以前的孩子相比,接触面更广。相对的,基本知识也变多了。而这样的孩子,为什么学习能力却降低了呢?

想着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不禁也想到,也许孩子们是在逆向发展,而那是和孩子们身体发育相同的脉络。

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身体虽然变高了,体格也变好了,但实际上,身体的筋骨或是健康状态,反而变差了。同样的,现代的孩子所接触的,虽然比以前的孩子多,但相对的,因为基础能力退步,学习能力反而落后了。

那么,早期留学、英才教育、提高创造力的学习评价,以及各种学校和补习班等给予孩子们的学习机会比以往更多,为什么基本能力却下降了呢?更何况,所有学习评价,各种学校和补习班标榜的,不就是帮孩子打好基础吗?

我仔细去看那些所谓的会替孩子打好基础的学习课程,或是补习班的实际状况后,不难发现,比起基本教育,他们反而更加重视提早好几个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重视超前教育。换句话说,孩子没有接收到完整的基础教育,接受的反而是在乎进度的超前教育,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听说有些还在幼儿园的孩子,就已经在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甚至三四年级的教育了,妈妈们对这种教育情况是这么说的:“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学的,学校方面也只好以此为前提来教导,如果我的孩子不照样学的话,一定会被淘汰。”有多少妈妈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成绩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呢?她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们以为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会提升成绩。

当然,如果孩子本身是天资优越,对目前所学的一切毫无问题,并确确实实理解,那么学习下一个阶段的内容没什么不好。但遗憾的是,孩子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天才。因此,在接受超前教育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去衡量评估这些孩子到底有没有做好准备,有没有具备基本能力;他们到目前所学的,能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些都需要确认。

对一个还没做好准备的孩子,叫他去接受超前教育,当然无法跟上。就如同对一个刚学会数数的孩子,你就教他加减法,孩子怎么会跟得上。当孩子学习自己跟不上的东西时,就会对学习产生悲观的态度,他会放弃学习。一旦孩子放弃学习,就已经处于无可挽回的状况。

那么,对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答案不是提前几个阶段的超前教育,而是接受适合该时期教育的完整学习。如果没有完全掌握,就要不断地重复,直到孩子完完全全理解为止。这就是我所主张的基础教育。

也许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在刚开始会比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出现些许程度落差,但是所谓教育,不能只看那一瞬间。若往后看孩子十年、二十年时,在没有具备基本能力的状态之下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一定比不上通过基础教育而具备了基本能力的孩子。因为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拥有不动摇且坚固的根源,也就是基本能力。

孩子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他不光需要食物喂养,更需要心灵关心。母亲可以雇人来帮助照料孩子,帮助分担家务,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教管,母亲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有一次,我去合肥讲学。一下飞机,两个年轻人来接我。路上,其中一位女青年问:“卢老师,您说孩子生下来该由谁带?”

“当然是自己带了。”我不假思索地说。

“那我没时间呀!”

“有时间生,就要有时间带。你既然做了母亲,就要舍得花时间去带孩子,那是一个生命,你从小不自己带,长大他和你不亲。”

“卢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非常赞成!”开车的司机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讨论。

“看来,师傅有切身体会?”我好奇地问。

“那当然。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出生后就交给奶奶了,每天住在奶奶家,我俩得去挣钱呀!结果呢,这孩子跟我们俩一点都不亲,管奶奶家叫‘咱们家’,管我们家叫‘他们家’。有时我们去奶奶家,她还跟奶奶说:‘别给他们开门!我不想见他们!’我们愁死了,钱没挣多少,孩子没了。”司机边说边叹气,心中充满了懊悔。他接着说:“第二个孩子,再苦再累,我们也自己带了,现在这孩子和我们可亲了!”

“你还算幸运!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就一无所有了。现在重蹈你覆辙的人多着呐!”我说。

“您不是老给家长做报告嘛,您一定要和那些年轻父母说,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司机语重心长。

前不久,一位事业有成的妈妈十分焦虑地找到我,说她的小女儿出生不久就送给她姐姐了,因为姐姐她没孩子。现在小女儿长到15岁了,把她当仇人,学也不上,整天闹,闹得她姐姐家日夜不得安宁。

女儿质问她:你生了我为什么不管我?

女儿的质问不是没有道理,尽管妈妈把孩子给别人的理由很充分。

那么,为什么孩子要自己带呢?因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经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小动物出生后都有一个“母亲印刻期”,本能地追随母亲,如果母亲不在时,就会追随别的动物或玩具,从此不认自己的母亲。错过这个时期,小动物就再也不能形成“母亲印刻期”,以后也不可弥补。

所以说,“孩子的教育从出生那一瞬间即已开始。”

我的孙子出生前,我和儿媳一起去听课。老师反复强调,孩子出生第一时刻,要让孩子趴在妈妈胸前,抚摸妈妈的,倾听妈妈的心跳声,这是他在妈妈肚子里听到最熟悉的声音,认准了妈妈,以后他会和妈妈最亲。

最重要的,孩子跟妈妈在一起,会有安全感。孩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最熟悉的,便是他最信任的,没有别人,只有妈妈。只要有妈妈在身边,孩子就有依靠,胆子大,胆商高。这种信任感,会发展为幸福感。反之,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见生人爱哭,他只认和他在一起的妈妈、姥姥或保姆,离开就很紧张。这种不安全感,会发展为信任危机。

一次,我和日本人在一起研讨“青少年犯罪防范”,一位日本专家讲“青少年犯罪的最初年龄是0~3岁”,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孩子出生后看到的世界,如果是熟悉的面孔、微笑的嘴,充满爱的目光,他就有安全感,心里就平和;如果他看的是陌生的面孔、凶巴巴的目光,他就很紧张,失去安全感,心里就充满恐惧,这样的孩子总有防备心理,到青春期时极易激发犯罪。”

孩子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他不光需要食物喂养,更需要心灵关心。母亲可以雇人来帮助照料孩子,帮助分担家务,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教管,母亲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现在有些老人把孙子、孙女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不肯让给孩子的父母。父母想把孩子接走,老人又哭又闹,弄得父母十分为难。有位妈妈说,我妈抱着我的孩子不放,干脆我再生一个,把这孩子送给她得了。

在这里,我想对爷爷奶奶说:“放开手,把孙儿还给你的孩子!不要剥夺他们的幸福!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

上一篇:孕期也能享受facial 下一篇:水当当辅食:亲亲黄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