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发现

时间:2022-06-21 12:29:13

春天的发现

又是一年花草香。东风送暖,细雨蒙蒙,桃红柳绿,燕语呢喃。春到人间,大自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个启发人们无限遐想,带给人们憧憬和力量的美好时节里,我的思绪不禁飞向远方……去年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支教,负责五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在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一、发现问题

我给学生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观察,体验春天。在作文课上,我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学生们的作文大多是些套话、空话,甚至不符合实际的话,而且很多篇作文内容雷同,语言乏味。

二、寻找原因

我原想,这些孩子生活在农村,与自然最亲近,他们应该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来临,最能捕捉到春天的特点,最能感应到春天跳动的脉搏。可事实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与该校教师交谈,又与孩子们交流,我了解到这可能与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有关。长期以来,孩子们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训练,势必造成他们的熟视无睹。农村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多数的爷爷奶奶只能在生活上关照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及其他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加之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才有了现在这种写作状况。于是,我决定给他们补上一课。

三、准备工作

1.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我搜集了大量描写春天的古诗、散文、诗歌及歌唱春天的歌曲等,又带着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课文。

我以一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春天景物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动态、静态的;是怎样根据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和想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理清作者观察描写春天景物的顺序,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声音、动态、静态并展开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从而为自己的观察和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我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它们的特征。到校园、田野、河流等处进行实地观察,要观察河流、日、月、风、雨、云等景物。要采取眼观、耳听、鼻子嗅、嘴尝、手触摸等方式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质地等方面的特点,要在观察时展开想象;(2)观察时可以借鉴范文中的观察顺序来观察景物:如按时间顺序观察小草前天、昨天、今天各是什么样子,观察雨前、雨时、雨后的情景,观察日出前和日出后的景象;按空间顺序观察田野近处及远处的景物,观察操场和操场四周的景物,观察下雨时空中、半空、地面的景象;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柳树的绿及干、枝、叶的特点;按并列顺序观察春天的风、雨、天空、土地、河流的特点。要边观察边想象,还要把观察和联想到的都记在本子上。

3.此外,我还设计了“春天的诗”擂台赛、“我爱春天”美文诵读、“歌唱春天”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关于春天的诗词歌文在学生的心里生长着、积累着,并产生共鸣,孩子眼中的春天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4.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春天,我们要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孩子们乍听此话先是一愣,紧接着欢呼雀跃起来。我先带他们走出教室,说:“同学们深呼吸这春天的空气吧,好好拥抱这春天的阳光吧,轻轻触摸这春天的景物吧。”有的同学说:“我闻到空气中有花的香味。”有的同学说:“还有小草和树的嫩叶散发出的味道。”我说:“这味道怎么样?”那位同学说:“淡淡的清香,真是沁人心脾!”“快观察观察这儿的树和花,谁能说说它们的颜色和样子?看谁有新发现?”我说。“看,杨柳树嫩绿的新叶闪着亮光,风一吹,柳枝轻轻摆动,像在跳舞。”“迎春花吹着金色的小喇叭,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呢!”“小鸟的叫声真好听!”……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我不失时机地说:“让我们听听小鸟在说什么?”“春姑娘来了,春姑娘来了!”“春天真美呀!”“我要为春姑娘唱支歌。”……孩子们抢着说。“想象力真丰富!”我夸奖道。有的说:“春天的阳光好温暖,连风也是温乎乎的。”我说:“这就是春天的气息,能联想起古人的一句诗吗?”“吹面不寒杨柳风。”那个同学连忙答道。“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我趁热打铁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太棒了!”我不禁啧啧赞叹,“当你们描写春天的时候可以恰当地引用上这些诗句。”

然后,我又带他们来到校园东边的池塘边,说:“同学们,观察一下春天的小池塘有什么特点?”一位同学说:“春天的池塘水特别清,特别柔。”我鼓励他说:“你真会观察!其他同学还发现了什么?”“池塘像一大块碧玉。”“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这时池塘那边游来几只小鸭子,水面泛起一道道波纹,我忙问:“同学们,此情此景让你联想到哪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孩子们一起背了起来。“太妙了!”我称赞道。“老师,看到这池塘边的野花,我又想起一首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真是学以致用!”我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一次次欢呼,为他们灵感的迸发一次次喝彩。就这样,孩子们的思维被一次次激活,富有个性的语言在激情四溢中如约而至。

四、解决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懂得了别人是怎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感情,说明道理的;又学习了观察方法,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参与有趣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我认为可以动笔写作了。

动笔前我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观察所得,梳理出在观察中触动自己心灵的景物,想想这些景物触动自己心灵的原因,想想自己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想说明的道理,从而确定自己习作的中心。习作中心确定了,再确定表达中心要选取的材料,确定描述顺序,确定材料的详略安排,确定如何描写景物的特点并且展开想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经过上述准备工作后再动笔写作,学生们觉得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写起来得心应手。这一次作文,学生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以下是两位同学的作文片段: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点缀着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摘自王晓玉同学的作文)

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今天,我来到河边寻找希望。

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几棵爱美的柳树在河边梳洗着长长的秀发,那柳枝纤细而柔软,像瀑布一样一泻而下。咦?脚下是什么呢?原来是刚钻出土壤的小草呀,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阵春风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抬头远望,几只云雀在天空中你追我赶,唧唧喳喳地欢叫着。一只风筝在天空中翱翔,难道它也是来欣赏美景的吗?(摘自江帆同学的作文)

我想,如果多给学生们进行几次这样的写作前的引导和思维的训练,他们的笔下还何愁没有属于他们的春夏秋冬,乃至世间万事万物呢?

上一篇: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下一篇:游戏不止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