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教师支持材料

时间:2022-06-20 10:06:01

《中国的疆域》教师支持材料

教师支持材料是教师在实施本单元(课题)教学时要使用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站。教师支持材料包括:本单元(课题)的简单介绍,对本单元(课题)出现的新概念或主题的介绍,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项目的安排,本单元(课题)教学活动的安排,向学生提供的本单元(课题)所需使用的网站的链接和说明,向学生提供的本单元(课题)的参考文献或资料。

笔者创建的《中国的疆域》教师支持材料,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形式。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1.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开篇之作,是学习整个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更多学习地理的方法,我把学生支持材料、学生演示文稿、学生成果汇报表格融进这个教师支持材料里,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参考材料自学或课堂师生课件学习。

2.学生此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纬度的判读、简单的幻灯片和网页制作、进行网上搜索及多媒体操作等。

3.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使用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差异,材料除了做超链接,还按照使用的顺序整理编辑,方便学生观看、交流。

4.材料不但支持师生课堂学习,还支持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与拓展。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了解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了解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并使用中国政区地图的能力。能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南北两端的直线距离。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部分: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引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对父母的热爱。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爱升华为对伟大祖国的关注和发展。

教师指导:这里提供一份学生支持材料: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有关本课的资料搜集、整理或制作演示文稿。所谓学生支持材料,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持结构,帮助他们组织和支持自己的调查或探究过程。学生支持材料可以是文档、模板、表格等。

表格里“要解决的问题”是笔者提出的本课题的内容问题。内容问题是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内容问题和以下提到的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构成框架问题。

1.第一小组:展示演示文稿《我国的位置和四至》。

2.第二小组:用表格汇报他们的成果。

3.第三小组:展示演示文稿《我国的海域》。

4.第四小组:用表格汇报他们的成果。

第四部分:师生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都完成了课前所提的问题,有很多同学在思考现在最热点的问题并作为新问题提出。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单元问题):

1.我国与哪些邻国有领土(包括领海)争议,为什么?

2.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3.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这里笔者再提供两份学生支持材料,要求学生讨论为本课题设计的单元问题。单元问题是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问题。

教师建议:

1.同学们的讨论意犹未尽,大家课后思考这个问题(基本问题):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辽阔的国土和海洋?

2.可以再继续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有关中国问题的网站,然后师生相互观看、交流。

这里,基本问题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更具广泛意义,更具穿透力和挑战性。

作品引用记录(略)。

上一篇:高等数学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下一篇:打造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