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模式的整合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6-20 06:55:55

家校互动模式的整合创新与实践

摘 要:家庭和学校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环境和场所。只要有了家校之间及时、科学、有效的合作,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强大的教育力量,家庭和学校也就能真正发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在忙碌中忽视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家校之间及时的沟通,导致家校教育脱节,孩子的成长方向发生偏离。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来说,为适应当前快节奏、强压力的社会生活,不断创新家校沟通模式迫在眉睫。就网络通信技术(包括短信平台、聊天空间和网络资源共享模式)与家校互动沟通的整合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家校互动;合作

一、开通短信平台,提供便捷式服务

自移动、联通等通讯集团为学校提供校讯通、家校通等服务以来,一线班主任老师及家长运用手机短信进行沟通已不鲜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通过短信平台在将教学活动等需要家长知晓的内容以短信方式通知给家长的同时,家长也随时了解了学校近期活动安排,配合学校做好相应辅助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在将作业内容、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成功家长的育儿经验及时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辅导督促和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共同关注,为掌握孩子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引导、解除心理困惑提供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家长都是乐于接受短信平台的交流的。而且,家长也愿意将孩子在家庭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或是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与老师进行沟通或求助。因此,短信平台架设了家校互相切磋、共同探讨的桥梁,使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具备了温馨浓郁的“人情味”。

二、拓宽聊天空间,方便多向交流

随着人们对网络认识的不断深入,QQ软件、微信平台、公众号等网络交流工具为家校互动提供了更为丰富快捷的交流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组建班级QQ群,及时将学校通知、班级活动等进行共享,打破了家校交流的时空限制,方便了家长对学校活动的了解,增加了家长和老师的接触面,也将传统教育中教师、家长、学生近似三角的关系统一到了两点一线上。同时,任科教师在参与班级QQ群的过程中,可以开辟QQ空中课堂,及时解答学生、家长在学习中的疑惑,也可以进行聊天式教育沟通。笔者曾经将自己制作的“生活中的比”“组合图形的面积”“倒数”和“搭一搭”等微课、课堂实录和主题班会小视频进行班级QQ群、微信群共享,既帮助部分孩子解决了课堂的难点,也让每一个家长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中的精彩表现,收效和反响很大。当然,每个孩子在校的具体表现,如小组优胜者、进步者、最佳搭档、智慧星等闪光点。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小视频等方式在平台或空间呈现,尽可能放大孩子的优点。也鼓励家长将孩子在家的出色表现、教育困惑或成功的做法以私聊、共享的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以期实现德育共赢。孩子也可以在家校多向的教育交流和“围观”“放大”中或收获成长进步的喜悦、或拨开成长困惑的迷雾。

三、整合网络资源,畅通信息通道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现代家校共育的新载体,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微信公众号的成为学校外宣的必要手段,能够赢得家长对学校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则是家校互动的又一重要内容。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从视频、音频、图文等方面,及时将最新的教育动态向家长传递,以便让家长了解最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利用网络,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如搭建教学资源的网站或平台,不断充实教师讲课的重c内容甚至是教案,以及与教材有关的电影、活泼健康的歌曲,幽默风趣的小品、笑话,优美的诗歌、散文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站上注册自己的博客,将个人的日记、照片、动漫、视频、诗歌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收藏的或值得参考的文章、资料甚至是一道题的好的解法等按照专题、年份、日期等进行排列,编成“日志”在各自的博客中发表,供自己和别人浏览。网站或公众平台为家长和教师架起了一个快捷、方便、生动、形象的信息平台,传递着丰富的家庭教育的信息资源。孩子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家校互动中,受到无声的熏陶,潜移默化中获得德育成长。

学校和家庭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作为“并肩战斗”的两个“雕塑家”,家长应该带着健康的德育期望,多渠道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师也应该通过科学的德育手段,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等。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当时空受限、家校沟通搁浅的情况下,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在教育过程中的普及,无疑为急需家校互动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红波,赵文强.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

[2]田F晟.“微时代”下的家校互动新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2016.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316。

上一篇:小学数学和谐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下一篇:以学定教,突出主体 为学设教,关注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