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前景调查

时间:2022-06-20 04:03:31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前景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加WTO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同时也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通过社会调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衍生市场;金融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82-02

金融衍生产品是由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代表货币经济的主要金融工具,如汇率、股票、债券等波动幅度较大,为了规避和减少市场风险,实现业务运作初始盈利意图,金融业以高技术为支撑开发出来的一种金融新工具。随着我国加WTO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同时也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同样体现有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机遇在于:加入WTO后,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机制的引入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使经济主体对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合约及其市场的内在需求大幅度增加。面临的挑战在于:与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相比,衍生品合约及其相关市场及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相关的市场规则、制度、法律、人才、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瓶颈制约。

一、衍生品市场三大发展机遇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市场波动性的增强呼唤衍生品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改革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面临着财富升值或贬值的变化。人民币价格波动带来了风险,也引起国内居民对财富管理的关注。

股权分置改革年内即可基本完成,为推出股指期货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贷款利率的放开、央行融资券的发行、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等,使得人民币国内价格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为利率期货及其衍生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使业界对汇率衍生工具翘首以盼。

(二)竞争机制的引入和竞争压力的加强为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注入发展动力

加入WTO后,我国在享有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要履行规定的义务: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此时我国经济的全方位开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引入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三)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也将提高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在许多产品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就其供给和需求的规模而言,已应具有对价格的重要影响力。从国际金融关系分析来看。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无须置疑,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使我国金融体系暴露在爆发金融危机的系统风险之下。因此,我国在金融开放的同时,特别需要通过健全体制和机制来增加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并构建起抗击外部冲击的屏障。因此,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并掌握市场控制权对于在开放条件维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

二、衍生品市场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一)市场面临的挑战

一般而言,各金融衍生市场的具体管理制度依各自情况而定但就其总的原则章程来讲,又是一致的、规范的。这种规范化便于交易,并能够促进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不仅没有做到规范起步,而且其监督管理也处于混乱的状态。首先表现在多头管理上,证监会、人行、国家发改会、财政部、地方政府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权。

(二)市场主体面临的挑战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体或参与者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经纪与服务公司。目前市场主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亟待转换,市场与风险的意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功能的认识有待提高,从事期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和管理的人才稀缺。结构方面的问题是主体结构过于单一。事实上,一个功能健全、交易平衡的衍生品市场要求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的规模相对平衡。

(三)监管者面临的挑战

证监委作为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的监管需要从行政控制和业务管制为重心的传统模式向以信息披露、稳健经营和自律为重心的现代监管模式转换。要放松市场准入限制,防止市场垄断和市场操纵,并维护市场的透明度,强化证监委准司法机构的职能,提高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权证市场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适时推出将会使得各类投资者、套利者和投机者作为市场的积极参与主体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面对平等的市场机会,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盈利

能力。

三、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建议

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只有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上的投资者才有长期投资的准备和动力,金融衍生品市场才有稳定和高流动性的基础。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如通过修订《证券法》、《产公司法》、《破产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2.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只有通过金融深化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产生足够的金融衍生产品需求,金融衍生商品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规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利率管制还直接控制着利率水平,资金价格无法真正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波动。因此要通过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商业银行的机制和国有企业的负债及机制问题,增强它们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的承受能力。

3.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目前人民币汇率机制还存在自身的缺陷:汇率在涉外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决定汇率的力量不对称;缺乏灵活性;汇率变动呈现出跳跃式而非连续式的特征。目前在我国使用汇率政策远多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要放弃事实上紧盯美元的制度,增加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4.优先发展场内交易,如股指期货和期权、利率期货和期权、汇率期货和期权等,再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因为场内交易有严格的监管与交易体系,有保证金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更加安全;

5.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及定价能力。通过自主制定合理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报价,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6.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并协调监管。建立市场参与者自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方面协作的管理模式,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迅速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同时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

7.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防范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通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逐步采用最新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相应模型,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提高管控能力。

金融衍生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迅猛发展而推陈出新、不断壮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率、汇率、股票等风险要素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为参与者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工具。同时,金融衍生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所以,我们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规范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金融改革的应有之义,是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广大机构客户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经之路。培育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必须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为目标,通过推动所有参与者提高专业化知识与理解水平,提高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能力,提高管控风险的能力,最终推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以及社会经济金融整体的和谐

发展。

作者简介:唐争(1989-),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金融学专业。

上一篇: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下一篇: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看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