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构建生态课堂

时间:2022-06-20 11:57:56

师生共同构建生态课堂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共同体,再由这个共同体在特定的情形下营造一个平衡与和谐的学习生态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的学习素养得到整体提升。真正的数学生态课堂一定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的生命教育。它是依照孩子的生长规律,顺应学生认知的自然结构,让老师和学生在和谐中自然成长,均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提升的课堂。

一、灵活利用学生精彩的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不断创新开发,以及资源持续生成、转化的过程。对于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是一堂课能否激活的关键。因此,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引发他们主动学习,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二、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第二,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第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美国心理学家H・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促进学生具有自身特征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学生的发展还应当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与学生以后的成长(或终身学习)有着共同的外延,其效果应逐渐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现。

三、生态课堂让数学和人文同生共长

真正的数学生态课堂一定是处处弥漫着人文气息。老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将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一堂凸显人文关怀的课堂,必是学生与老师情意交流、心灵对话的桥梁。它能为老师和学生更好地成长提供有营养的沃土。在人文的课堂中,言语评价是最为突显的表现。学生对浅层次的评价已产生一定的抗体,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对学生作出准确而又精彩的评价。当学生在掌握新知出现困难时,在练习遇到失败时,老师就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发和鼓励语,有时一句不经意的称赞,将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教师适当的眼神、动作也是生态课堂的人文表现。在课堂中,眼神、表隋、手势的恰当应用,可以增强言语的力度,为和谐课堂增添生命的气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能及时投以激发勉励的目光,或摸摸他的头;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老师能及时投以赞赏的目光,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边讲课边用动作加以提醒,轻轻地将他手中的玩具放下。在不经意中,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尊重,更加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生态式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作为具备极强的互动性与活跃度的动态教学课堂,将生态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手段或者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将生态元素与小学数学课堂实质结合进而转化为一节节新型的数学课。营造一个自然与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构建互动的课堂情境,强调课堂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创设一个宽角度、深维度的课堂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生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唯有这样,实施高效教学才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失为―句空话。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云谷小学)

上一篇:美渗心田铸造快乐 下一篇:有效预习演绎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