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音乐手段的运用

时间:2022-09-10 05:30:3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音乐手段的运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情感落差较大,让人难以捉摸,连他们自己也笑称不了解自己的个性。正是这种巨大落差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很难把握自己,容易做出―些极端的事情。而音乐艺术却有其独到的心理化解作用,可以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施加直接的影响。

一、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特殊功能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并构成了不同的曲调、织体、和声、曲式,由此决定着音乐的养身养。它可以带动人的情绪,随着音乐的进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很多学生反应他们听不懂音乐,其实音乐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可捉摸的因素,对于欣赏者而言,也并非一定要听“懂”音乐才算是会欣赏音乐。音乐的真正目的,是感染人,欣赏音乐的过程是体会音乐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再创造过程。那么,音乐具体有哪些功能呢?

1.音乐健脑。古人说音乐对神志具有启迪作用,施以音乐,即能“神则著文”、耳聪目明。可见,音乐具有健脑益智、延缓脑衰、改善记忆的功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

2.音乐畅志怡情。通过音乐激励意志,利用音乐来节制、弱化不良情绪,是音乐所带给我们的最佳享受。

3.调整生理节律。利用音乐的音频、力度、音色和音程等成分和乐思对人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如快速的音频振动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或紧张的作用,而缓慢的音频振动则具有松弛神经和肌肉的作用,等等。音乐的节律与我们自身节律趋向一致时,更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4.促进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适当的音乐可以促进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肌肉变得更加有力,分泌细胞更多地分泌出有益于身体的物质,各个器官的活动更加协调。

5.音乐的道德感化。荀子在《乐论》中说:“人人也深,化人也速”,用优秀的音乐作品鼓舞人的同时,也有利于身心健康。音乐能激发或抑制人的原始本能,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音乐手段的运用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部分在杭高校大学生的访谈、研究,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手段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开设音乐兴趣团队,通过交流,建立互信。大学校同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当属各类社团,学生通过这种组织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调查发现,在众多社团类组织中,音乐艺术类的社团最受学生欢迎,也最能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互信,比如戏曲社团、街舞团、乐队组织,等等。

2.组织音乐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育系统的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如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还可成立学生艺术团,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涵养;定期组织音乐活动,包括音乐讲座、音乐沙龙、各类音乐比赛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欣赏审美能力的学生必然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3.设置音乐实践环节,通过音乐锻炼技能。光听不练当然不成气候,即使了解,也只能是皮毛,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要尽量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的音乐类环节。比如各学校经常举行的合唱比赛,学生会在合唱中认识合唱的概念,体会合唱的魅力,在排练过程中既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亦能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4.加大传统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目前国内的流行歌坛还是以爱情歌曲为主,学生对于一些传统的音乐了解甚少。调查发现,占四分之三的学生对昆曲、京剧等传统艺术几乎不了解,也不爱听。我们常说,只有把握好民族的精髓,才能去把握世界。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势必会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丢失殆尽。学习传统艺术,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也正是我们大学教育所必需承担的一份责任。

5.增加音乐欣赏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如今的大学生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试。其中最佳途径便是音乐欣赏课程,但此类课程并非简单的听音乐,而是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作品和作曲家的背景,认识音乐的真正含义,通过大量的音乐赏析,使学生学会选择,特别是在自身情绪出现不良状况时会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音乐来进行调节。

总之,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音乐教育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给学生营造―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运用的一种手段。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上一篇:数字多媒体时代艺术设计教学浅议 下一篇:美渗心田铸造快乐